第23版:电网·地方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7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穷根”

■通讯员 张秀洋 唐侯杰 欧阳婷婷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7月13日   第 23 版)

  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公布迪庆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等31个县市区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批准退出贫困县。据了解,为攻克深度贫困壁垒,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穷根”,云南电网公司探索“定向培养+转移就业”教育扶贫模式,实施“志、智”双扶,持续激发内生动力,推进贫困地区物质、能力、精神“三重脱贫”。

  “定向培养” 实现“三重脱贫”

  扶贫先扶智,早在2014年,云南电网公司就提出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略,依托云南省电力学校采用“高考招生、验证入学”2种方式,面向偏远州市贫困县区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开展定制化的供用电技术和输电线路专业学历教育。 

  该公司党校(培评中心)副主任、云南省电力学校副校长张曙介绍:“这些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毕业考核合格后,公司全部统一定向分配到各基层一线供电单位工作,通过帮助一个贫困孩子来帮助一个贫困家庭,引导帮扶个体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甚至可以带动一个贫困地区脱贫,实现能力、物质、精神‘三重脱贫’。”

  “云南电力学校的教育对我的人生起到关键作用,不仅免去我们贫困生学费,每学年还会发放贫困生补助、奖学金和助学金,这些资助足够满足我学习和生活各种开销,对我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来说,帮助是巨大的。如果没有南网帮助,我可能早就辍学了。”来自怒江州贡山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受益者余彦明感慨道。如今,余彦明已成为贡山供电局茨开城区供电所一名员工,他全家于2019年脱贫出列,他的哥哥也因此得以继续完成学业。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云南电网公司以“定向培养”方式累计招生381人,目前在基层供电企业就业378人。

  “送技能到手” 变输血为造血

  维西县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也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重点开发贫困县之一,为“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扶贫基础条件最差”的云南藏区脱贫攻坚主战场,其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文化水平低,几乎不掌握任何就业技能。 

  对此,2017年,云南电网公司以公司党校(培评中心)为实施主体,以“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确保贫困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为目标,连续3年通过“送教到乡(镇)”和“送技能到手”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维西县脱贫造血能力。张曙表示:“我们通过‘转移就业’扶贫的模式,持续充实贫困村人才力量,引导贫困群众自立自强。”

  云南电网公司党校(培评中心)营业用电培训部主任李健荣说:“面对没有任何电工基础的维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要想让他们快速学懂电工基本原理,学会标准、规范接线,掌握‘装表接线’这门专业技能,几乎无任何经验可借鉴。” 对此,云南电网公司党校(培评中心)专门成立了党员突击队,针对维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量身定制”了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案。

  为更好地和当地学员沟通,工作人员花费大量精力,采用“听、学、译”等方法学习当地方言,把针对维西订制的培训教材用浅显易懂的“土话”进行讲解,2017年7月,首次在维西开展技能培训获得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我48岁了,没想到人生还有机会学习电工技术,以后我也是手艺人了,往后还可以把学到的东西传给儿子,让年轻人多个找活路的手艺。”维西县白济汛乡共园村咱米社傈僳族村民浩文光高兴地说。

  “送教到乡镇” 架起脱贫“桥梁”

  维西地处三江并流腹地,教育扶贫项目遍布维西县10个乡镇,最大海拔落差达1000多米,道路多建于江边的悬崖峭壁间,弯多道窄坡陡,交通不便,但培训老师没有退缩,他们克服困难,强忍着高原反应带来的诸多不适,在培训点来回奔走。他们冒着山体滑坡和落石危险,沿着崎岖的山路踏着泥泞走十多公里到学员家中家访……3年来,培训老师的足迹遍布维西县10个乡镇,为当地乡亲们架起了一座脱贫致富的“桥梁”。

  “条件非常艰苦,我们开展教学的场地多为当地希望小学和大一点的饭馆,根本不具备应有的培训设施。没有音响,有的队员就把妻子跳广场舞的‘小喇叭’带到维西;没有黑板,有的队员就把女儿幼时认字用的白板带到维西。”李健荣回忆道。

  据统计,2017年以来,云南电网公司采用“送教上门”在维西开展装表接电等知识技能培训,3年共完成18期1480人电工技能培训,其中1382人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具备就业能力;2019-2021年,持续每年委培3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高中毕业生,就读期间给予每月500元生活补助,毕业考核合格后统筹安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