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的天空下,绿油油的秧苗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田野大地,一片生机盎然。6月30日,张景会来到电机井启动箱旁,按下电钮,伴随着电机井的轰鸣转动,汩汩清水喷涌而出,流向稻田。“我能过上现在幸福的美好生活离不开电,电让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张景会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张景会今年58岁,是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的种植大户,说起和电的不解之缘,他感慨万千。张景会原是黑龙江省绥化市一个普通农民,1995年来到建三江七星农场种植水稻。现如今,他不仅是管理局第一批使用电机井灌溉的农户,更是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先锋。在旁人看来,张景会就是个胆儿大的人,什么都敢闯敢试。
刚开始使用电机井排灌时,周围很多人劝张景会还是使用柴油机灌溉,这样比较保险。因为在2002年之前,建三江管理局电网供电能力不足,管理局使用电机井的农户不到1000户。但张景会坚持认为,电网会越来越好,使用电机井灌溉错不了。2002年,建三江电业公司开始实施农网升级工程,随着电网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电网供电能力大幅提升,供电可靠性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种植户看到电机井的好处,纷纷安装电机井,使用电灌溉。
随后几年,电网持续升级,垦区电价实现同网同价,用电灌溉更加便捷,费用也比柴油灌溉省了一半。到2010年,建三江使用电机井排灌的种植户达1万户。因为有了电力保障,使用电机井的种植户越来越多。
“你看,按一下这个电钮就出水,不仅省时还省力,泡田时间短了,粮食也增产了。”张景会一边说着电机井的好处,一边对供电公司的电力服务赞不绝口,“这些年,我用电遇到困难,电力部门总是快速帮助解决,还总到我这查看电力设备运行情况,排除用电隐患,我从来没有因为用电问题而烦恼过。”
粮食增产,光靠电机井远远不够,还要靠科技力量。于是在种植水稻的道路上,张景会继续探索新技术,尝试新品种,种出来的水稻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而且田里田外都没有杂草,他还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示范户、产粮大户。
现在,当你走进张景会所在的七星农场,水位传感器、气候观测站、智能浸种催芽设备……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映入眼帘,不仅推动传统农业作业方式变革,也带领农场一步步走上现代农业质量效益之路。
从1995年到2019年,张景会种的稻田累计产水稻1万多吨。3年前,他还注册了品牌,把一半原粮深加工后再售卖。今年加工出的15万斤大米销往北京、山东等地,每市斤卖到8元钱。钱袋子鼓了,张景会买了楼房,买了小汽车,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今年,管理局开始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我家的水稻产量、品质会大幅提升,收入也会提高。”望着田野里绿油油的秧苗,张景会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