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深处,蓝天高远,白云飘逸,绿潮涌动。
6月29日,乌东德水电站首批6号、7号机组完成72小时试运行,投入商运。作为乌东德水电站送端500千伏交流配套工程,此前的6月18日,由中国能建云南院设计、浙江火电子公司云南火电参建的500千伏白邑输变电工程白邑变电站投运,白邑变电站至七甸500千伏线路和白邑变电站至厂口500千伏线路两条出线同步投运,至此,白邑输变电工程全部投运。
白邑输变电工程是云贵互联通道工程的重要节点工程、云南省“四个一百”重点项目、云南省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云南电网近年来规模最大的500千伏电压等级工程,可实现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水火置换,对打通云南水电外送通道具有重要作用。白邑变电站将为±500千伏禄劝换流站、±800千伏昆北换流站提供调试电源,为乌东德左、右岸电站倒送电。
精益管理刷新建设纪录
“事实证明,我们精益管理的模式在一次次创新实践的探索中愈发成熟,基建管理水平在一项项重大工程的淬炼中不断提升。”云南火电总经理殷元波对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倍感欣慰。
白邑输变电工程的建成,是云南火电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形势下复工复产取得的重大成果,背后,是一场异常艰难的较量。2019年7月,云南火电中标该工程。喜悦之余,面对的却是巨大的挑战——白邑变电站必须在8个月内建成,比常规500千伏变电站工期缩短近10个月。
“要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力量完成任务。”项目经理刘和松表示,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要把困难化为动力,倾力将该工程打造为展示企业管理能力和施工水平的“窗口”工程。
进度、安全、质量……一项优质工程的建成,离不开高效的管理。要想实现超常规工期,就要创新组织模式。项目部将初期制定的三级进度计划细化为日工作目标:7天建成项目部,15天完成施工现场通水、通电、通路和场地平整,20天完成构架吊装,25天完成700棵工程桩打桩,50天完成1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60天完成基础验收转序,225天(提前15天)实现投运……一项项云南电网输变电工程最快建设纪录不断被刷新。
“云南火电负责的标段是乌东德电站送端500千伏交流配套工程中完工时间最短、缺陷最少、移交最早的标段。” 6月19日,中国能建收到来自业主南方电网云南公司的感谢信,云南火电建设者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充分肯定。
勇闯溶洞挑战恶劣地貌
白邑变电站站址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分布多,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局部存在落水洞,地貌极其复杂。据统计,该变电站挖方17.5万立方米,填方15万立方米,工程量巨大。
正视困难、攻克困难,是云南火电建设者的行动指南。为保证建筑沉降均匀稳定,项目部在变电站范围内打下主体桩近700根、抗滑桩28根,最深的桩基近40米深,钻孔最长需20个小时。施工人员日夜交替作业,最终,主体桩一类桩达标率为95%,抗滑桩一类桩达标率为100%。
基坑开挖工作也因喀斯特地貌而不断出现意外状况。挖方区表层土挖除后,一块块巨大坚硬的石灰岩裸露出来,机械破碎犹如“隔靴搔痒”,项目部不得不采用爆破破除。但是,爆破后的石灰岩体积依然很大,机械破碎依然耗时耗力,最大的一个基坑用时一周才挖掘成功。
随着基础施工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地下溶洞暴露出来,浇注工作的不确定性随之提升。“一旦遇到地下溶洞,有时一根桩一天也浇不满,有时刚浇好的桩突然就陷落了,有时浇好的基础底部会突然出现大洞……问题一个连着一个出现。”项目总工马永庆感慨道。
为精准勘测地下溶洞的实际情况,项目部人员冒险在身上绑紧绳索,亲自下降到溶洞内勘测。经过25天的24小时作业,项目部超灌混凝土近8000立方米,成功克服桩基塌孔、沉渣、漏浆等技术难题,白邑变电站也成为云南电网近年来抗震等级最高的变电站。
“现场直播”实现全面监工
春节期间,百余名工人坚守白邑输变电工程一线,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进一步蔓延,施工被迫暂停。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定的施工计划,如何快速完成人员的组织、集结、分配,确保重点物资、关键设备按期到位,成为建设推进的最大掣肘。项目部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工地实行封闭管理,管理人员全员在岗,停工不停管理,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时刻为复工复产做好准备。
2月14日,该工程正式复工,成为云南省首批复工项目。“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保工期与控疫情同等重要,我们不仅关注人员的防护,还创新方式科学管控项目安全、质量、进度等,力争将耽误的时间补回来。”项目副经理王小平表示,复工后,项目部24小时组织作业,以小时为单位编制进度计划,同时,深入开展中国能建“六个一”关爱行动。云南火电也在全公司范围增调施工资源,增派技术骨干,项目部作业人员由原来的300人迅速扩大至800人。
春节期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全过程通过网络直播,6000余万名网友目睹了一个多星期两家医院建起的实况。在白邑输变电工程,这样的“云监工”也在每天呈现。施工现场8个制高点都安装了红外线摄像头,各区域人员到位情况、服装穿着规范情况、作业合规情况等尽收“眼底”。
“通过这样的‘直播’,不仅能实现工地监管全覆盖,及时纠正风险点,还能降低工地疫情传染的风险。”王小平说,监控实时传输到智慧项目管理平台,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电脑或手机随时看到130亩施工工地的360度全景,提高了施工效率,提升了安全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