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智慧城市打造能源“大脑”——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公司(下称“国网信通产业集团”)着力推出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在疫情期间为守卫多地的“万家灯火”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上海,我们基于云平台获取的海量能源数据,建立指标模型,对各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在河北,我们运用远程监控平台,支撑河北综合能源公司密切监测医院、政府、供热、食品等重点行业客户配电运行情况,保障客户安全可靠用电……”近日,国网信通产业集团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毕艳冰向记者介绍说,疫情期间,国网信通产业集团通过系统的智能化管控实现远程能源监控、调度,有力保障了城市能源供应,积极支撑了城市的防疫、发展“两手抓”。
能源“大脑”让城市防“疫”更有序
智慧能源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和重要驱动力。“我们秉承 ‘互联·共享,让能源更智慧,让城市更美好’的服务理念,立足于能源,做好以电为核心的能源云网边端建设,面向政府、能源用户、能源企业、能源市场提供智慧能源服务,致力于构建智慧城市建设的能源‘大脑’。”国网信通产业集团电力物联网推进办公室主任吴文炤说。
据介绍,该集团依托自主研发的“思极能”智慧能源服务平台,以及城市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面向城市、大型园区,提供从咨询、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技术服务到运营服务等全过程的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已开展了一系列智慧能源服务商业运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特别是疫情期间,在上海,国网信通产业集团通过复工电力指数,为政府分析核实企业复工情况提供了数据支撑,及时制定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同时,基于历史及当前用电量、新增用电需求构建电力经济指数,跟进疫情发生后经济发展态势,为疫情过后,政府快速推动社会经济稳步恢复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在河北,国网信通产业集团运用平台远程监控的特色,对重点行业加强用电异常诊断和设备安全预警,科学指导运维现场精准消缺,有力保障了客户安全可靠用电。
针对雄安新区重点项目建设进程、企业复工复产、百姓拆迁安置等痛点难点,该集团在疫情期间迅速推出“电力分析小助手”能源块数据产品,通过建立各类指标体系,助力政府对新区建设施工进展了如指掌;“电力分析小助手” 同时推送解读疫情防控期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的灵活电价政策,指导客户办理相关业务,降低客户用电成本,有效帮助了客户复工复产。
致力精准把握城市运行能源“脉搏”
包括上海、河北在内,截至目前,“思极能”智慧能源服务平台和城市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产品已在河南、天津等地,以及国网客服中心成功应用,目前应用效果良好。
其中,上海的智慧城市能源云平台通过全面整合电力、水务、燃气、政府、社会等多方数据,协同共享城市数据资源,打造一体化智慧城市能源“大脑”,支撑政府精准决策、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
例如,该集团与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联动,支撑了城市应急管理、业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
“我们能够全面融入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精准把握城市运行的能源‘脉搏’。”国网信通产业集团思极位置天津普迅执行董事胡浩瀚告诉记者:“同时,也为能源客户和能源服务市场构建了‘能源生态圈’,为能源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抓手’。”
在雄安,该集团通过实施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综合能源工程,构建了城市智慧能源管控系统,目前已开展了雄安新区城市能源管理(城市级)、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园区级)、雄安第一座永久性建筑雄县三中(校园级)、河北正定塔元庄村(村庄级)等不同场景的广泛实践。
在河南省,该集团主导搭建的能源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作为面向政府、企业、公众的省级能源大数据中心应用平台,已实现了能源统计分析、能源监测、能源规划、能源服务核心功能,通过广泛物联接入城市建设提供辅助决策、提升效率与便民服务。
“下一步,集团将继续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开展智慧能源“大脑”的相关建设,并开展一体化服务。”国网信通产业集团雄安思极公司副总经理吴新玲表示,在继续完善智慧能源综合能源服务平台系列产品的同时,我们还将以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市场化平台运营以及能源咨询设计与工程建设服务三大业务为重点发展方向,快速实现产业化发展及产品迭代。并打造以数据交易为核心、实现数据资产变现增值的业务模式,逐步打造智慧能源全环节一站式服务品牌。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不应再忽视“能源”
记者了解到,目前,智慧能源系统尤其在电力节能领域成果显著,除了在大型园区、工业厂房外有实际应用场景外,在一些独立的居民楼、商业楼、校园、医院等大型公共区域也已有实践。从运行效果看,节能减排和降低成本效果显著。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智慧能源应用不断增多,智慧能源系统无论是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方面,还是在实践应用方面,都在快速影响着整个能源系统的布局。而打造“智慧能源”,也成为了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和绿色城市的关键。
但从实际推进情况看,智慧能源与智慧城市在实践过程的融合并不顺利。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电力物联网项目推进办公室副主任赵峰指出,目前国内外的智慧能源系统与不同应用场景适配的能力较弱,往往是一个园区、一个应用场景就要开发一套智慧能源系统,可复制性不高;而且智慧能源系统更关注能源系统的清洁低碳化转型,在推进城市升级方面更多停留在 “新能源”“低碳”城市层面,而忽略了应将其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子系统纳入规划建设,缺乏从城市全局的角度去综合考虑智慧能源的发展。
“目前智慧能源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最高只做到了园区级,整体架构、信息化平台、新业态新模式等关键要素均需不断深入研究,实践应用还需不断推进。”赵峰说。
技术层面之外,城市智能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可再生能源的研发等所需资金短缺,智慧能源所需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以及城市水、电、气、热等多行业之间在协同方面的体制壁垒、数据壁垒等,均是智慧能源在城市升级应用的掣肘。
面对诸多制约瓶颈,智慧能源应如何破题?
“除在技术、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外,城市尤应重视智慧能源系统顶层规划与设计,推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赵峰特别强调,城市应从能源、生态环境与城市协同发展视角确立智慧能源系统建设的目标、模式、路径等,将智慧能源系统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子系统来规划建设,加强与政务、金融、公共服务、交通等城市子系统的协同。
“此外,还应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智慧能源系统平台作为城市能源系统的重要建设内容,通过加强能源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共享,打通各方参与通道,进一步发挥能源数据价值,共同提升能源服务水平。”赵峰进一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