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城市发展及各相关产业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暴露出城市治理能力不足的弊端。总结各地的抗“疫”成效,“智慧+”成为一些城市化危为机的新支撑。
2月10日,上海以抗“疫”为契机,紧抓智慧城市建设先机,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明确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运行安全保障能力,并提出“到2022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排头兵”。
能源,是保障城市稳定运行的“先锋队”。智慧城市要发展,智慧能源需先行。上海智慧能源发展起步早,无论在政府施政层面,还是在产业发展层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那么,在智慧能源助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上海可为全国提供什么样的经验借鉴?
政策引领
智慧能源建设“扎根”智慧城市
记者梳理资料发现,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就已提出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目标;2011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的要求。
而在能源领域,从分布式能源,到智能电网,再到能源互联网,上海着力推动智慧能源发展的实践,也早已深入到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
尤其是在政策层面频频率先发力。公开材料显示,近年来,上海市发布的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若干政策条文中,无一不出现智慧能源的字眼。
早于200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就转发了《关于本市鼓励发展燃气空调和分布式能源意见的通知》 (沪府办【2004】52号) 启动了对分布式能源的第一轮扶持政策。在不少省市还不了解分布式能源为何物、尚需科普的时候,上海已经冲出起跑线很远了。
上海市“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智慧城市要着眼于智能电网示范应用,打造智能电网示范城市;2014年,《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4—2016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出,要聚焦电、油、气等城市生命线,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智能化,加快智能电网建设。
今年年初,上海市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中,同样明确指出建设智慧城市,要提升能源服务保障水平,探索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快提高能源综合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国家新能源微网、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建设。
“上海智慧能源的发展是城市能源安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上海市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需要。”上海市分布式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刘惠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实现“成为高密度、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城市”的目标,构建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智慧能源体系,必然成为上海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
技术支撑
智慧能源“先行先试”领跑全国
在政策的大力推动引导下,上海成为我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最早、配套政策最完善、总规模居全国第一的城市。
分布式能源之外,上海的电网科技创新发展与电网转型同样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截至目前,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能源大数据平台等相关技术和实践项目都已在上海遍地开花。
2019年3月28日,国内首个泛在电力物联网智能感知实验室在上海成立,为上海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提供平台;2019年12月5日,全国首个虚拟电厂在上海开启试运行,有效提高了大电网的优化运行能力,助力城市用能高效、经济。
疫情防控期间,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勾勒出了一张上海复工复产“全景图”,通过对全市10千伏及以上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企业用电大数据进行深度采集和挖掘,监测企业复工率,有效减轻了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基层报送生产数据的负担,助力各行业、各园区开展疫情防控风险平价和企业复工复产后的精准决策。
业内专家指出,上海在全球能源互联网所涉及的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电网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了上海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
疫情当前,通过区块链、云服务等高新技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及分布式协作迫在眉睫。承担上海全市燃气安全生产和服务供应重任的上海燃气,在天然气行业中领先起跑。采访中记者获悉,日前,上海燃气能源区块链项目一期成功落地。
据介绍,该项目初步打通了LNG产业链上中下游信息相互独立的渠道,解决了交易流程信息共享较弱的问题,同时为LNG接收站、销售、运行等安全生产管理、事故定责提供可靠依据。
据记者了解,该项目二期正计划逐步引入物流管理、能源交易、创新金融等综合服务功能,实现天然气行业数据共享、产供销储全面一体化智能协作、燃气全流程安全管控、能源市场供需稳定等目标,积极探索“能源即服务”的创新业务模式。
素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在张江科学城和以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工业互联网为主导的上海市临港新片区,在智慧能源方面也已“大有作为”。智慧城市能源云平台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将为上海及其他城市推广普及智慧能源提供样板。
困局仍存
能源“孤岛”尤待打破
有受访专家指出,虽然上海在智慧能源、数据互联网领域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未形成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政府在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层面对智慧能源的引导仍有待加强。
以能源互联网为例,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干频就表示,目前最主要瓶颈在于只是探索了局部的能源贯通互联,因信息的互联受限,仍难以发挥互联网的特长。
2019年3月,由国网上海能源研究院发布的《上海城市能源互联网白皮书》中亦指出,上海人口密度大、区域能源储量相对匮乏、能源消费结构缺乏合理性,以上海为例的城市能源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供热、供冷、供电等能源系统缺乏沟通,彼此孤立,忽略了不同能源系统之间的互补能力,导致设备利用率低下,系统损耗大,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亟待提高。
该白皮书专门提出了“要提高能源设备互联和信息感知的能力,从而提高能源系统物联网水平”的建议。
为了上海智慧能源更好更快发展,上海市能源互联网创新联盟也曾在《长三角区域能源互联网创新合作倡议》中提出,以上海为引领的长三角区域智慧能源发展应注重区域能源互联,绿色智慧共享;应以用户用能愿景为目标诉求,因地制宜,因能而选,用户端分布式利用与外来网输或非网输互保方式相结合。
刘惠萍进一步指出,促进“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领域内的跨行业技术交流、 结合试点示范出台扶持政策、 建立“互联网+”智慧能源绿色基金、完善电力交易和天然气供给机制等措施, 也将助推上海在“互联网+”智慧能源领域的引领地位,实现到2022年,上海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排头兵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