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2月10日 星期一

旧时日历暖

■陈虹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2月10日   第 12 版)

  “庄严立墙壁,每天换新衣,旧的随手扔,叫人争朝夕。”这是父亲很多年前叫我猜的一则谜语,那时我百思不知谜底,母亲在旁边笑笑,手指墙上挂的,我恍然,原来是日历。

  小时候每年到岁末,母亲都会买回一本新年日历。日历有很多版本,下面有印着唐诗的,有印着农业谚语的,还有印着生活小常识的。那时家里图书少,日历上的文字也能让我看上半天,一本看完了才交还母亲。

  母亲拿过日历,一页页翻着,把重要日子的那张折起来做记号,那或是家人的生日,或是故去亲人的忌日,或是谁家孩子结婚。有时,母亲还拿出一支笔在日历上勾勾画画,她觉得不能忘记的事,都得记在日历上。

  新的一年随着一本日历开启,母亲看着崭新的日历,嘴里叨唠着:“过去一天少一天,每一天都值得纪念。”

  母亲喜欢看阴历,关注日历上的二十四节气,还有中国传统节日。她常说,农历节气准,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不看清楚,日子不能稀里糊涂地过;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腊八节的八宝粥,除夕夜的团圆饭,元宵节的汤圆……365天,她用美食饱了我们的口腹,让我们记住一个个节日和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那时,我经常踮起脚尖趴在墙上翻着日历,期盼寒暑假,期盼过年,期盼长大。放假了,可以不用上学,在田野间疯玩;过年了,可以穿新衣,放鞭炮,拿压岁钱;长大了,就可以不用上学,不再受管束……

  后来,母亲舍不得天天撕日历,而是把过去的日历用夹子夹起来,日子久了,被夹住的日子逐渐增多,成了厚厚一沓。有时,我找不到草稿纸,想动手撕几张日历,手没伸到,就被母亲打了回去:“别瞎撕,留着有用呢。”那时,我觉得母亲吝啬,一本旧日历还有什么用?

  每至岁尾,母亲把旧日历从墙上取下来,看着上面做的一个个标记,把折过一角的日历抚平,一页页翻看着,然后小心翼翼将其放进书柜的抽屉里,似乎一年的光阴、回忆都被珍藏了。有时,母亲会拿出几本日历,一页页翻看着:这天大女儿结婚了,这天大儿子下乡插队了,这天家里盖起了新房,这天父亲去北京进修。母亲没有什么文化,她将这些琐事都记在了日历上,再用自己明白的方式一一解释。

  渐渐地,我懂得了家里的日历:它是母亲的记事簿,也是一本我们的成长日记,记载着我们的离开和归来。一本本日历,一年年时光,父母亲在期待中看着我们长大,我们看着父母亲日渐苍老,步履蹒跚。

  作家冯骥曾说:“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现在我也喜欢日历,用来记录过往的岁月,记住生活的美好,而那过去了的时光,都成为亲切的怀念。

  (作者曾供职于天津铁路建筑段)

乡村年味浓
书法
旧时日历暖
鲁南柳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