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1月20日 星期一

科技争先 匠心报国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峡枢纽工程”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特约通讯员 肖华 夏子茜 刘创农 黄为涛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1月20日   第 26 版)

  三峡工程厂坝工程施工

  三峡工程16号机转子吊装

  三峡工程全景图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现场

  三峡工程五级船闸

  三峡工程永安船闸闸门安装和调试

  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一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进行隆重表彰。会上,由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峡枢纽工程”(以下简称“三峡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中国能建第五次获此殊荣。在追求科技进步的道路上,中国能建走在了前列。

  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历经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实战的建设者们,坚持科技争先,勇攀技术高峰,在无缝大坝浇筑、国产巨型水轮机组调试安装、大型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等领域,一次次打破业界纪录,创造世界奇迹。

  

  厉兵秣马 备战三峡

  建设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多次提出修建三峡工程的设想,在武汉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诗句,憧憬三峡工程建设。

  1970年12月30日,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以下简称“葛洲坝集团”)独家承建的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开工。

  “葛洲坝工程是三峡工程的反调节水库,本来应该在三峡工程之后或同时进行。”葛洲坝集团原总工程师、已90岁高龄的孔祥千说,但受限于技术条件,三峡工程迟迟没有开工。为缓解华中地区工业用电紧缺的局面,中央决定先建设葛洲坝工程,将其作为三峡工程的试验坝。

  葛洲坝工程建成30余年来,有效缓解了受电区域夏季、冬季用电紧张的局面,发挥了巨大的节能减排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工程培养锻造了一支强大的设计科研、施工建设人才队伍,积累下宝贵经验。

  时针回拨到1981年1月4日19时52分,当重载卡车投下最后一车石料,葛洲坝大江截流顺利完成。千百年来,滔滔长江第一次被截断,按照人类的意愿改道而行。

  既要保障长江航道正常通航,又要防止泥沙淤积,技术人员模拟地形及水流变化,经过反复试验论证,采用一体两翼,静水通航、动水冲沙,成功解决了泄洪排沙问题,加上“单戗立堵”的方法,仅用36小时便顺利完成长江截流,创造了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创举。

  20世纪90年代初,葛洲坝建设者转战三峡,作为主力军承担了三峡工程65%的建设任务。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正是凭借建设葛洲坝工程的丰富经验,三峡大江截流实现了“安全、高效、壮观、有序”,创造了截流水深、截流流量、日抛投强度3项水电建设世界纪录。

  大江截流,只是葛洲坝集团攻克水电施工建设难关的一个缩影。大型水轮机组调试安装、船闸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快速浇筑等技术,后来广泛应用于三峡工程建设,为铸造“国之重器”夯实了基础。

  “砼”墙铁壁筑无缝大坝

  112项“世界之最”、934项发明专利、135项三峡工程质量标准,“FIDIC百年工程项目奖”……一大批技术创新和重大奖项,印证了葛洲坝集团建设三峡工程的坚实足迹。

  ——从精细到精致,打造“天衣无缝”的永久大坝。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西陵峡中段三斗坪,河谷开阔,花岗岩基岩坚硬完整,具有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越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被世界水电界称为“天然坝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三峡工程混凝土浇筑总量达2800万立方米,是葛洲坝工程的2.5倍。如何利用好坝址,解决“无坝不裂”的难题,成为建设者面对的首要挑战。

  针对气泡、错台、漏浆、蜂窝……这些大坝混凝土浇筑的“常见病”,建设者多措并举,细化改进,确保浇筑“内实外光”、精细至极。研究提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理念,形成大坝混凝土配制新技术,研制具有高耐久、高抗裂、施工性能优良的高性能混凝土,综合技术措施纳入行业标准。

  在现场,质检验收专家组不住感叹:“建设者们创造了奇迹——大坝右岸连发丝般的裂缝都没有,二期浅层裂缝经修补没有留下任何隐患,创造了大坝浇筑‘天衣无缝’的世界奇迹。”

  ——从跟跑到引领,实现水电装备技术的革新。

  为满足三峡工程混凝土施工强度,葛洲坝集团先后引进塔(顶)带机,胎带机、大型拌合楼,门塔机、缆机等大批国际先进设备,机械化装备实现大跨越。

  施工过程中,建设者采用架空皮带输送机加塔式皮带机入仓连续浇筑方案,创建崭新的大规模混凝土施工系统,首次实现了塔带机、门塔机、缆机三类浇筑机械联合作业,创造了年浇筑混凝土548万立方米的世界纪录,开创了塔带机浇筑四级配和一个仓号多种混凝土的先例。

  经过三峡工程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塔带机、缆机、胎带机以及拌和系统等设备,在金沙江流域的溪洛渡、向家坝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全国产化改造和应用,为大坝浇筑、金属结构及物资吊装、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

  助推国产巨型水轮机组跨越发展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工程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相当于20座百万千瓦级电站。葛洲坝集团承担了18台70万千瓦机组的安装调试任务,其中,14台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产化机组。

  由葛洲坝集团首创的机组快速安装技术发挥了强大威力:在三峡左岸电站,创造了在同一电站年装机投产210万千瓦和70万千瓦机组安装工期290天的两项新纪录;在右岸电站,创造了一年内安装投产4台全国产化70万千瓦机组的世界纪录,8台巨型机组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了全部投产。

  经过12年奋战,三峡工程四大电站、两种机型、三种冷却方式的机组安装调试难关逐一被攻克,机电安装堪称精品。葛洲坝集团也成为世界上首家全面掌握全部冷却方式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调试技术的企业。

  一系列新纪录诞生的背后,是建设者的智慧与匠心。面对水头变幅大、技术复杂、尺寸巨大等难题,葛洲坝集团坚持技术先行:

  ——水轮发电机组总装调整技术,直接影响到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葛洲坝集团提出一整套先进的计算理论和计算程序,变静态数据调整方法为动态数据调整方法,提高机组稳定性,开创了我国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调整理论的先河,其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

  ——定子“无尘、恒温、恒湿”下线技术,对施工质量和机组运行影响极大。葛洲坝集团首创设计了定子下线无尘、恒温、恒湿下线设施,通过内置除湿机、空调机及吹风除尘装置,保证恒定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同时,设计环形电动起吊装置胶运输台车,可完成线棒全方位运输。

  ——快速装机新技术,突破了技术复杂、工程量大、施工强度高的影响。葛洲坝集团先后创新机组轴线测量调整、定位筋精确快速安装、机坑外联轴同镗等技术,首创了底环倒装法、顶盖三次安装法、下机架二次安装法等新工艺,形成了快速装机的新技术、新工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些发明创造和工艺创新,既提高了三峡机组安装调试的质量和速度,还被运用到溪洛渡、锦屏二级、龙开口、巴基斯坦N-J等国内外大型水电站建设,为中国水电走向世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金结安装的主力军之一,葛洲坝集团还承担了压力钢管、闸门、启闭机、门机以及三峡船闸、垂直升船机的制造、安装、调试任务,发明了巨型人字门同步提升技术,成功实现855吨巨型人字门的安全提升与回落。

  据统计,在三峡工程机电安装及金属结构制造安装中,葛洲坝集团先后完成“国家级工法”6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国家和行业标准2项,出版专著3部。

  坚持“五要”管理 打造精品工程

  为高质量铸造“国之重器”,葛洲坝集团提出了“向质量安全要效益、向进度控制要效益、向成本要效益、向文明要效益、向创新要效益”的“五要”工程管理理念。该理念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将效益贯穿于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控制、成本、文明、创新的各环节,全面提升三峡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管理约束规范化。

  为规范生产经营管理,葛洲坝集团建立了一整套涉及生产经营、质量安全、机电物资、技术创新、综合治理、文明创建、党政工团等全方位的管理制度,推进依规办事,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误。一系列制度调动了全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强化了精细施工意识,达到效益最佳目标。

  ——质量安全标准化。

  葛洲坝集团开展了创“样板仓”“样板坝段”“免检仓”“免检部位”和“‘四个一’工程活动”,通过定目标、定措施、定责任、定制度,保证大坝混凝土浇筑质量。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坚持从细微入手,推广安全帽红、绿、蓝三色贴标,即发现一次违章作业,就从蓝到红依次摘除一格,警示和监督违章现象。

  ——文明环保常态化。

  用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现场操作,葛洲坝集团制定了统一工作标准,大到一条风水管线的高度控制,小到一组照明灯具的间距,都明确了相关尺寸,力求用制度和措施将文明施工的被动管理变为主动遵守,把三峡工程打造成高水平的文明工地。

  ——争创效益最大化。

  结合各合同标段实际情况,葛洲坝集团制定了成本控制管理办法,明确经营目标、各部门的职责以及奖惩原则,制定成本计划,明晰成本控制点,用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了成本受控。各标段在最短时间组织人员、设备以及技术资源,满足全面履约、施工进度、形象以及质量安全控制各项要求,“精益求精”理念深入人心,施工管理水平和品位不断提高。

  作为三峡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葛洲坝集团的建设者凭借薪火相传、点亮光明的报国精神,臻于至善、勇争一流的专业精神,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和百折不挠、忘我无私的奋斗精神,一次次在“国之重器”的铸造中攻克难关、创造奇迹,始终占据水电施工技术制高点,书写着中国乃至世界水电工程建设史上波澜壮阔的辉煌篇章。

  

  延伸阅读

  三峡工程的效益

  1

  防洪

  三峡工程是长江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建成后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形势,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洪水时,配合分蓄洪区,可避免发生毁灭性灾害。三峡工程历年累计拦蓄洪水1500亿立方米。其中2010年和2012年两次成功应对入库洪峰超过70000立方米/秒的特大洪水,在折算成坝址洪峰流量与1998年最大洪峰相当的情况下,充分保障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

  2

  发电

  三峡电站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882亿千瓦时。三峡电站极大促进了全国电力联网和“西电东送”、南北互供输电格局的形成。三峡电站优化了我国能源结构,投产发电以来,历年累计发电1.2万亿千瓦时,其中,2018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保障了华东、华中和广东等地区的电力供应,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

  航运

  三峡工程的建成,彻底改善了库区和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的航道条件,万吨级船队可从上海直达重庆,促进了船舶标准化和大型化,提高了船舶运输的安全性,降低了船舶运输成本和油耗。三峡工程蓄水以来,长江货运量快速增长,三峡船闸连续15年保持了“安全、高效、畅通”运行,历年累计过闸货运量12.5亿吨,年最大货运量1.3亿吨,是三峡工程蓄水前该河段最大年货运量的7倍,使长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4

  水资源利用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对应库容393亿立方米,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淡水资源库。三峡水库每年枯水期为中下游实施补水调度,历年累计为下游补水2400多亿立方米,其中,成功应对了2011年长江中下游“百年一遇”的旱情和2014年的长江口咸潮入侵事件。三峡水库的调度运用,提高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保障了长江中下游的供水安全。

  5

  生态与环境保护

  三峡工程可有效减免洪水灾害对长江中下游生态与环境的严重破坏。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与火电站相比,三峡工程每年可减少1亿吨二氧化碳、100万吨二氧化硫以及大量废水和废渣的排放,节能减排效益显著。经过三峡水库调控,长江枯水期最小下泄流量由3500立方米/秒提高到6000立方米/秒以上,改善了中下游的水生态环境。

科技争先 匠心报国
把这一刻印在心上(亲历者说)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亲历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