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1月13日 星期一

罗布泊记忆

■樊桐杰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1月13日   第 24 版)

  越是神秘的地方,越有吸引力。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就是这样一个所在。

  2017年6月,因采访契机,我来到了罗布泊。

  从哈密出发,往西南方向行进,沿途的绿色慢慢褪去,从略见草木的沙土地到满目砂石的戈壁滩,杳无人烟,荒凉无尽。

  一条灰黑色公路直挺挺铺在戈壁滩上,随着地形起伏延展。随行的长者说,前往罗布泊本没有路,是先驱们一步步踏出来的。

  汽车孤寂地行驶了近七个小时,困倦之时,湖泊、楼房、人影,在前方若隐若现,难道是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待车子停稳,才发觉是到达了目的地——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罗钾公司”)。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孕育了众多文明,但受气候变化和水利工程影响,于上世纪70年代彻底干涸,只剩下广袤无边的干涸湖盆,成为举世闻名的“生命禁区”。然而,在这片绝地之下,却蕴藏着丰富的稀缺矿产资源——钾盐。自2000年起,罗钾公司开始开发罗布泊钾盐资源,20年过去,这里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硫酸钾生产基地,解决了我国钾肥自给率严重不足的难题。

  和想象中截然不同,荒漠中的罗钾公司俨然一个现代化企业:道路交错、厂房林立,车辆穿梭、机器轰鸣。楼房间、道路旁,还种满了鲜花和绿植。

  最为震撼的,还是与厂区毗邻的湖泊,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地下的天然卤水从泵井抽出来,通过一条条盐水渠汇入盐湖,罗布泊重现“碧波荡漾”。在夕阳的映衬下,浩瀚的盐湖如同一面天空之镜,放射出银色的光芒,如梦如幻。走进其中,盐湖中布满了各种形态、晶莹剔透的盐花,有的像珊瑚、有的像花朵,一丛丛、一簇簇,精致美丽。

  “美景”背后,是数不清的艰辛。

  罗布泊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燥,风蚀强烈,沙尘暴常常光顾。夏季最高气温可达40多摄氏度,冬季则会低至零下20多度。

  在戈壁荒漠建厂,所有物资均从哈密运来,成本高得不敢想象。创业之初,建设者们还住过地窝子、盐块房。那地窝子,就是在地面以下挖约一米深的坑,形状四方,面积约两三平米,四周用钾盐砖块垒砌约半米的矮墙,再用钾盐砖块盖顶。地窝子可以抵御风沙,但通风极差,夏天睡觉如在桑拿房。

  罗钾公司热电厂设计总工慕永合清晰记得,自己第一次来到罗布泊,感觉像到了月球,四散的碎石、起伏的丘陵、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漠,没有生命迹象。刮沙尘暴时,往往一口饭一口沙。晚上睡觉要戴口罩,早晨起来,脸上、被子上落满沙子。

  罗布泊还缺水。一个月不洗澡正常,两个月不洗澡不稀奇,三个月不洗澡大有人在。2005年三八妇女节,罗钾公司送给女职工的节日慰问,就是提供足够的水,让她们好好洗个澡。

  远离亲人朋友,远离都市,建设者从零开始,战高温、斗酷暑、抗风沙,叩开了罗布泊的“宝藏”之门。如今,罗布泊已建有年产160万吨硫酸钾生产装置、年产10万吨硫酸钾镁肥生产装置,使我国从贫钾国成为世界硫酸钾第一生产大国,“死亡之海”也变为“希望之海”。

  建设者中,有在罗钾公司工作一辈子的刘进海,有为保障热电厂稳定运行仍驻守现场的曹立权,还有在这里情定终生的李文鹏、黄丽丽夫妇……他们是罗布泊奇迹的见证者,更像荒原上的守望者,守望荒凉,更守望希望。

  (作者供职于中国能源报)

岁月风平蜡梅香
罗布泊记忆
去北方听雪
胡杨与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