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1月06日 星期一

高效率与慢节拍的融合

■苏南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1月06日   第 24 版)

  提起东南亚,人们首先会想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鲜少想到老挝。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老挝佛教中心,琅勃拉邦省远离都市,被誉为老挝最宁静之地。踏入这个“世外桃源”,真切感受到处处散发出的“慵懒”之味。

  琅勃拉邦人说话语速慢,双手十指并拢合掌,轻轻一句“沙白迪!”(你好),尽显温良。与许多城市不同,琅勃拉邦城市中没有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处处是青山绿水和朴素宁静,时间仿佛在这里放满了脚步。

  老挝人从小教育子女做事不着急,沉下心,放慢脚步。“比如,吃饭一定要慢,如果吃快了,会受到家长责骂。”老挝人阿诺柔声细语告诉笔者。

  悠闲,是老挝人的生活节奏,更是城市独有的气质。比如,琅勃拉邦的公路只有两车道,即便堵车,人们也会耐心等待,因为慢就是稳妥。

  沿着紧靠南北交通干线的13号公路,乘车一个多小时即到达位于琅勃拉邦巴乌县境内的南欧江一级水电站。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迟缓,路上的小石头飞溅到车身,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大家纷纷感慨“老挝亟需修路”,但同行的老挝朋友丝毫未受影响。

  与琅勃拉邦的“慢节奏”不同,由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南欧江梯级电站,不仅建得快,而且正在快速提升琅勃拉邦人的生活品质。在快与慢中,中方建设者与老挝人民渐渐融合为“一家人”。

  本提恩是琅勃拉邦省移民委驻一级电站官员,在一级电站搬迁移民时,他与来自中国的“小武哥”经常因文化差异发生误会,偶尔还会产生分歧。

  “小武哥”是中国电建南欧江发电有限公司一级电站移民负责人孙武,他直言,现场最大的分歧是工作效率。“中国人做事习惯‘今日事今日毕’,比如今天拿到村民资料就是工作目标,但老挝人性格慢、做事缓,需要2-3天才能完成资料汇总。还有,建设移民新村时,我们的要求是在雨季前建好,而老挝人却认为并不紧要。”

  在孙武看来,解决好文化融合问题,关键是赢得当地百姓认同,这样才能做好移民工作。如今,本提恩和孙武已成为“哥们儿”,谈到此前的文化差异,俩人会默契地对视而笑。

  本提恩用“勤奋、认真、着急”六个字评价“小武哥”。“中国人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动,现在我会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调整工作快慢,尽量提高工作效率。”

  如今,中国电建已将平坦的道路修到了移民新村村口,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直通县城、省府,为村民门架起了一条致富之路。大山里的咖啡豆、香蕉、菠萝蜜等山货,可以直达琅勃拉邦和万象,很多村民做起了运输生意。一路上,聊及中国企业,老挝百姓都会竖起大拇指:“感谢他们,让我们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富裕生活。”

  从2012年南欧江主体工程开工,到2019年12月26日二期首台机组发电,七年来,中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领域的“共商、共建、共享”以水电站形式在琅勃拉邦生了根、结了果,中国基建的快速、高效也与老挝缓慢闲适的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作者供职于中国能源报)

高效率与慢节拍的融合
老乔的“世纪工程”(匠人匠心)
乡村草垛
苏轼的“冷热”腊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