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调试时速(一线故事汇)

崔静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12月23日   第 24 版)

  距离柔直工程直流系统带电还有一个半月,徐党国已经将“调试进度表”挂在了项目部会议室。康保、张北、北京三个换流站的基本情况、工程进度,连同 “因站而异”开出的“调试药方”,都清清楚楚。

  徐党国是冀北电科院调试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张北柔性直流电网±500千伏张北换流站工程(以下简称“柔直工程”)调试工作。这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柔性直流电网工程。

  徐党国一边在“作战图”上勾勾画画作标记,一边念叨:“眼下最紧迫的就是时间。”有时,建设初期空旷的站址,眼前电气设备安装完成等待调试的场景,像两幅照片,同时定格在他脑海中。

  仅用时一年,这项为2020年张家口冬季奥运会建设的电网配套工程,已“站立”起来,为张家口地区可再生能源可靠送出与消纳,构建起了输送大规模风电、光伏、抽蓄等多种能源的四端环形柔性直流电网。

  10月底的一个傍晚,调试副总工程师崔贺平边吃饭边接电话,对方是康保换流站业主项目部的负责人,一天数次电话催问进度。崔贺平为此几乎夜不能寐,他前一天在现场熬至凌晨,回来睡了3个小时,扒拉一口早饭,又赶到现场忙活了一整天。

  现场压力,源自巨大的工作量和紧促的工期:1200余台(套)调试设备、3000余样油气检测样本、三个换流站1万余个换流阀厅IGBT模块需逐个耐压测试、只有20天工期……

  10月马上过去,三站土建和电气安装即将结束。按照11月15日具备直流系统带电条件的工期要求,大量户外场及换流阀厅设备及控制保护系统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张北的温度已降至零下,天空飘着雪花,地上白蒙蒙一片。崔贺平再次赶往现场,准备夜战。连续两夜,他监督调试最关键的设备——直流断路器。

  就在几天前,调试组在给直流断路器供能变压器做耐压试验时,意外发现直流断路器的支柱被击穿。被击穿的绝缘元件在支柱内部,断路器支柱共39根,外形一模一样,这意味着,39根支柱需全部拆下,逐个排查。当时,计划工作已结束,正准备收工,可现场没一个人离开。

  39根支柱被一一拆下,再次加压试验。一根、两根、三根……直到最后一根,终于找到缺陷所在。支柱内部用的绝缘材料是环氧树脂纤维,缺陷支柱中有一根纤维烧黑了,造成破坏性放电。大家松了一口气,此时,已是凌晨3点。

  查出断路器支柱缺陷后,调试团队硬是修改了试验标准和试验范围,将所有设备的耐压调试时间,从5分钟延长至30分钟,再延长至2小时,整整是原计划的24倍,并且增加了未列入调试计划的设备。

  徐党国的印象里,从1997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一直跑在一线,经历过戈壁滩的黄沙、在梅雨天抱着调试设备疾行、跟着土建工人扛过电缆,参与调试过“很厉害”的工程。每一次,都未曾踌躇。尤其这次,徐党国感觉团队“像打了鸡血一般”,有限的人手分成两拨,一拨白天干,一拨夜里干。有时,两拨人会在凌晨的食堂相遇,总会互相问候一句:“昨晚到几点了?”

  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开完收工会,几个同事立马回房间睡觉,休息三四个小时后,打起精神继续干活。在调试现场,大家的那股拼劲儿让徐党国心疼,也让他敬佩这些承重的肩膀。

  最近一个月,徐党国经常问司机师傅白天有没有睡觉,如果得到肯定的回答,他会放心地眯起眼睛,这样司机师傅就可以晚上开车去另一个站。跟徐党国一样,调试团队的每一个人,都会踏实地合上眼打个盹儿。

  汽车载着调试仪器、工器具、试验样品,载着那些进入梦乡的调试人,飞快地驶向下一个目的地。夜幕下,轻轻的鼾声响了一路……

  (作者供职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调试时速(一线故事汇)
冬至饺香
唐朝冬至节
高原“红”
一封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