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11月04日 星期一

“不产一滴油”的浙江自贸区何以弄潮油气“蓝海”

■本报记者 仝晓波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11月04日   第 25 版)

  “不产一滴油”的浙江,正成为国际油气产业版图中的后起之秀。

  作为国内唯一一个以油气全产业链建设为中心的自贸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浙江自贸区”)挂牌两年半以来,依托舟山群岛全球首屈一指的深水岸线资源优势,与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改革创新优势,已建成中国最大的商用石油储运中转基地,中国重要的化工品中转储备基地,并成为全国最大、世界前十大加油港。

  此期间,浙江自贸区围绕油气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了一系列重大石化项目的积极谋划推进。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国内首个国家级民营LNG项目——新奥舟山LNG接收站已于2018年10月建成投产;世界上投资最大单体产业项目、迄今为止国内最大民营投资项目——浙江石化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也即将全面投产。

  从“以海为田”到“以海兴市”,在海洋经济发展大潮中,正得益于浙江自贸区的油气产业发展良机,舟山勇立潮头。

  全产业链发力

  海上开放门户集聚效应初显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潜力和活力的油气消费生产市场。2018年中国石油进口量超过4亿吨,天然气进口量超过1200亿立方米。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油气领域的合作必将更加广泛,更加深入。”近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宝华在“第三届世界油商大会”上表示,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深刻变化,协调合作共赢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随着中国油气体制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加强实施自贸试验区战略,有助于推动全球油气行业形成新格局。籍此背景,2017年4月,落地浙江舟山的浙江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

  作为中国参与国际油气竞争的代表,浙江自贸区以“推进以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为建设重点,致力于成为中国的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打造国际化油气全产业链的投资合作平台,提升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

  也正是从2017年开始,作为国际油气产业版图里的后起之秀,以每年一度的“世界油商大会”为交流合作平台,浙江自贸区油气全产业链发展的重大机遇得以充分展示,相关国际国内合作成果丰硕。

  其中前两届大会期间累计签约项目45个,涵盖油气储运、贸易、交易、炼化、金融等油气全产业链各领域,涉及总金额2230亿元。

  而在“第三届世界油商大会”期间,又进一步完成现场签约油气贸易及相关产业合作项目21个,其中包括中石化天然气LNG综合利用项目、托克能源原油非国营贸易项目、醋酸及下游产品生产项目、燃料油股权合作项目等,共涉及金额超过567亿元。

  “前两届大会签约的45个项目中,已促成17个项目落地实施,累计到位资金约77亿元。”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飞在“第三届世界油商大会”期间介绍。

  政策先行先试

  自贸区发展蹄疾步稳

  浙江自贸区落地舟山为因势利导之举。舟山区位独特,背靠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国家战略物资储运和中转基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海联运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以及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节点。

  舟山拥有举世罕见的深水岸线资源,6条远东国际航线经过舟山海域,建港条件全球首屈一指。也正得益于此,舟山港已经连续10年成为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大港”,2018年,完成货物10.8亿吨。

  为推进油气全产业链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在海关总署、商务部等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浙江自贸区在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浙江自贸区已探索形成83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34项。

  “海关总署高度重视浙江自贸区的建设发展,自2017年以来,为推进以油气为主的贸易便利化,先后推出56项创新,其中30项为浙江量身定制。”海关总署副署长张际文表示,在国务院今年发布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改革试点18项经验中,6项为海关总署贡献,其中4项来源于浙江自贸区。在国务院先后复制推广的两批、共48项自贸区创新改革试点经验中,浙江自贸区累计入选十项,位居首位。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独特营商优势,吸引了一系列重大石化项目的谋划与积极落地,以及一大批世界油商纷至沓来。

  从项目推进情况看,作为自贸区油气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石化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2000万吨即将全面投产。此外,地处舟山港北部海域的黄泽山油库一期(151万立方米)进入试生产,二期(104万立方米)也已启动前期工作,中国最长的海底成品油管道已完成批复,沙特阿美入股浙石化、两家原油非国营贸易企业组建工作即将落地,油品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正式开启,自贸区低硫船用燃料油出口退税政策有望获得突破等,均将对浙江自贸区油气全产业链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企业入驻情况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浙江自贸区已新增注册油气企业4797家,成为国内油气企业最集聚的地方。仅今年1—8月新增油气企业1987家,同比增长63%,全球排名前10的国际油气巨头已有7家。

  随着制度壁垒的打破,浙江自贸区发展更是蹄疾步稳。2018年,浙江自贸区船用保税燃料油供应量达359万吨,同比增长一倍,占中国总量30%以上;结算量达566万吨,占中国50%以上,超过上海跃升为中国第一加油港,并跻身世界前十大加油港。

  力抛合作 “橄榄枝”

  共建国际油气资源配置基地

  在“第三届世界油商大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浙江省最大省属国有能源企业——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浙能集团”)及旗下企业分别与诺瓦泰克、道达尔等国际知名油商企业签署了油气领域合作协议。

  “协议的签署对浙江自贸区落实国家战略、推进油气全产业链建设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浙能集团董事长童亚辉说。

  围绕油气全产业链建设,目前,浙江自贸区正积极推进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国际石化基地、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和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即“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并向“1亿吨油品储运能力、1亿吨炼油能力、1亿吨交易能力”的目标不断迈进。

  据介绍,2019年,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将力争实现油品交易额3000亿元人民币,2020年突破5000亿元;国际油品储运基地油品储存能力力争达到3100万吨,2020年突破4000万吨,海上LNG登陆中心接卸能力力争达到300万吨,2020年突破500万吨;国际石化基地建设力争到2020年实现每年4000万吨炼油、800万吨二甲苯、2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力争今年保税船用燃料达到400万吨,2020年将突破500万吨。此外,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建设力争今年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量800亿元,2020年突破1000亿元。

  这为全球油气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打开了广阔空间。浙江省政府表示,浙江自贸区着力开展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开放共赢,多元化国际油气合作,以最优制度供给、最佳的营商环境招引落地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

  “我们十分欢迎并期待全球油气投资商、贸易商、交易商来投资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资源配置基地。”冯飞向全球油气行业力抛合作“橄榄枝”。

  张际文亦表示,海关总署下一步将加大力度,推动自贸区油气全产业链的领先发展,“发挥新海关的体制优势,坚持需求导向,进一步优化保税燃料油监管模式,大力推进低硫燃料油政策改革,加强绿色石化重点项目的监管制度探索创新,助推形成全球重要的燃料油集散中心。”

“不产一滴油”的浙江自贸区何以弄潮油气“蓝海”
开放共赢,共创舟山油气产业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