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10月21日 星期一

两段国庆记忆

■王林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10月21日   第 24 版)

  踏着凌晨3点的夜色,心情激动的中外记者们,又一次在梅地亚中心碰了头。此时距离10月1日10点还有7个小时,距离进入观礼区还有4个多小时,但整个梅地亚中心灯火辉煌、人头攒动。身在人群中,我感受到媒体同行们的兴奋和期待。

  在清晨7点的薄雾中,我们进入了天安门广场,3个小时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将正式开始。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两排巨型红色“中国屏”庄严矗立,静静等待伟大时刻的来临。

  “叔叔,能给我们拍张合照么,拍上后面的天安门。”一位身穿黄色连衣裙的姑娘,向身背“长枪短炮”的摄影记者求助,镜头很快记录下了她们青春灿烂的笑容。原来,我们身旁的“黄色方阵”是由北京各大高校学生组成的合唱团,他们将在整个群众游行环节进行无伴奏演唱。

  看着女学生们清新可爱的脸庞,感受到她们迫切留影心情的同时,我也回想起自己参加国庆50周年庆典表演时的情景。那段经历,成为我青少年时期最珍贵的回忆。

  1999年,作为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中学的一名普通学生,我有幸被选中参加国庆50周年庆典翻花表演。当时的我,对于参与见证国家大型活动还懵懵懂懂,所能想到最多的,就是暑期冲击中考的补课没有了。

  整个暑假,我和同学们都在严格的训练中度过,一遍又一遍的动作练习,一次又一次的深夜彩排,都为国庆日的到来。    

  “十一”当天,大家既兴奋又紧张,凌晨就到现场等候,本以为能亲眼看见威武的军队和新式武器,可翻花阵营非常庞大,我们踮起脚尖也无法看到坦克的车顶。这段融汇了辛苦、乐趣、骄傲的国庆记忆,给我的心灵带来了一次深度洗礼。虽然至今也没能知晓那些五颜六色的翻花道具到底组成了什么图案,但凝聚着荣誉和骄傲的参与感,当时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

  20年后的“十一”,我再次置身天安门广场,10点整的钟声响起时,70响礼炮响彻云霄,国旗护卫队护卫五星红旗阔步前行,大家齐声高唱国歌,振奋、感动、欢声、笑语……让我对“壮阔七十载,奋进新时代”有了更直观的感悟。当亲眼目睹英姿飒爽的三军仪仗队、“米秒不差”的空中飞行梯队、气势恢宏的装备方阵,以及五彩斑斓的游行花车,心底喷涌出满满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不由地热泪盈眶。

  那些体现不同发展主题和各省区特色的游行花车,彰显出中华民族加速复兴的实力:八匹骏马昂扬向前的内蒙古彩车,中间竖立着风车,美丽草原发展新能源后劲十足;素有“中华粮仓”之称的黑龙江,花车体现出了“有粮又有雪,工业和油田齐并进”的发展重心;以“依山傍海”为主体结构的福建彩车,车身上的海浪寓意发展海洋经济,做好生态文章;“绿水青山”主题花车,高度抽象却饱含中国传统文化意境,明确表达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

  中国的“逐绿”脚步只有这些吗?不!这场80分钟的国庆大典本身就是一场“环保盛宴”:经过环保技术改造的礼炮,鸣放接近零污染;40万个废水瓶制成的红毯,阻燃、抗污、抗紫外线,颜值和环保“一个都没少”;食品级别的航空液体彩色拉烟剂,让翱翔长空的飞机再也不会喷射有毒的“彩虹”;最后腾空的7万只氦气球,可分解、安全稳定且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20年光阴荏苒,我不再是懵懂少年,而是作为一名能源行业记者,再次亲历祖国母亲的生日庆典,对祖国强大、对民族复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心底总有一个声音在呐喊:我爱你,中国!

  (作者为本报记者)

秋水似人生
盛典前夜最可爱的人
两段国庆记忆
作品欣赏(新中国·能源)
为什么数万青年奔赴延安(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