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9月23日 星期一

“让国家石油工业强大起来,就是我的初心!”

■ 吴莉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9月23日   第 18 版)

  陈俊武在指导装置开车。

  中国70%的汽油是通过催化裂化技术加工而成的,这项技术的奠基人就是92岁仍然坚守初心、矢志奉献的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洛阳工程公司经理陈俊武。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从依靠“洋油”到成为炼油技术强国,中国石化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陈俊武等老一辈炼油化工科学家功不可没,他带领团队创造了炼油化工技术领域的多项“共和国第一”,为我国流化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陈俊武祖籍福建长乐,1927年3月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门第。17岁那年,陈俊武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工系。当时的中国民不聊生,工矿企业凋敝衰败。1946年,正读大学二年级的陈俊武到抚顺参观,第一次见到了日本人留下的煤制油工厂,中国石油工业落后、处处受制于人的窘况对他产生了巨大冲击,心中当即立下志愿:一定要投身石油工业,用己所学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大学毕业后,陈俊武谢绝了亲情的挽留,1949年12月,他如愿进入辽宁抚顺矿务局工作,成为人造石油厂(后更名为石油三厂)的一名技术员,从此开启了70年科技报国的峥嵘岁月。

  至今,抚顺石油二厂北催化车间门前仍立有一块石碑,书有“中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1965年5月”的字样,被称为中国炼油工业“五朵金花”之一,陈俊武就是这套装置的设计师。

  流化催化裂化是炼油工业的关键技术,具有投资少、操作费用低、原料适应性强等特点,是石油精炼中最重要的转化工艺之一。当时,这类装置在全世界不过几十套,技术被层层封锁。

  1959年,横空出世的大庆油田给国家提供了充足的原油,但当时国内的炼油技术却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大多使用的是前苏联的技术,不能对原油进行有效深度加工,也无法从中炼取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轻质油产品。

  “这就像有了上好的大米,却依然吃不上香喷喷的白米饭。”陈俊武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当时的中国,急需独立自主研发炼油新技术。

  1961年冬,石油工业部决定抽调科研、设计、制造、基建和生产等方面的骨干力量,自力更生开展流化催化裂化、铂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及有关催化剂、添加剂等5项炼油工艺新技术攻关,尽快改变我国炼油工业技术落后的面貌。这5个项目,后来被称为炼油工业的“五朵金花”。

  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

  然而,装置应该是什么样子?怎么设计,怎么制造?他心里却不太有底,这5项技术难题是当时横亘在我国炼油工业前进道路上的“五座大山”。

  怎么办?那就摸着石头过河,消化资料、分析计算、对比论证,边学边干、边干边学。陈俊武常常一天伏案十几个小时,脑子里全是数据和方案。和这种热火朝天的工作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和同事艰苦的生活状态。

  1962年,全国正处在“大跃进”后的困难时期,参加项目设计的工作人员每天的伙食几乎滴油不见。紧张工作3个多月后,主要技术方案已经完成。当年6月初,国家科委决定选派人员赴古巴考察,陈俊武名列其中。

  然而,那时工厂还处于停工状态,尽管先进的技术摆在眼前,却没有任何人指导,能看到的只是从没见过的庞大塔器和英文资料。因为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时间紧迫,陈俊武没有一天休假和娱乐,争分夺秒地工作。而在他身边的,就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巴拉德罗海滩。结束考察回国时,陈俊武的行李中没装一件洋货,鼓鼓囊囊全是密密麻麻记满了学习心得的20多个笔记本。

  资料只能作为参考,设计还是要靠自己去完成,特别是主要设备必须由我国自行研制。上百套仪表,数千个大小阀门,近两万米粗细管线,都要在设计中做到准确无误、万无一失。

  在陈俊武主持下,1963年1000多张设计图纸完工,1964年开始施工备产。他没日没夜地“泡”在现场,忙得像个不停转动的陀螺。

  1965年5月5日,位于抚顺石油二厂南端的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展现出钢筋铁骨的雄姿。历经4年多的艰苦攻关,这个由我国自主开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第一朵“金花”一次投产成功,带动我国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0年,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在陈俊武等几代人一步一个脚印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流化催化裂化技术从一片荒芜到锦绣满园。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有各种类型流化催化裂化装置上百套,总加工能力超过1.5亿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催化裂化世界第二大国。

  陈俊武坚持自主创新,主持完成同轴式催化裂化、渣油催化裂化技术,把炼油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了中国人手中。为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至今他仍在研究课题、教书育人,是石化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杰出代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的先进典型。

  (作者系本报记者)

“让国家石油工业强大起来,就是我的初心!”
难忘大庆油首次出口日本
“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冷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