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半,王建斌巡完线,汇报完工作,回到宿舍。看到桌子上两份舍友帮忙领回来的月饼、苹果和香梨的小礼包,这才意识到就要过中秋了。
顾不上洗漱,王建斌先给父母打个电话。父母这几年睡得早,晚了怕影响他们休息,跟二老报个平安,也算是放下一件心事。
匆匆洗漱了一番,喝了口水,王建斌平静了情绪,发视频给妻子,商量给两家老人买礼品的事情。说是商量,其实这些年,都是妻子一个人操心家里家外,没让他费过心。电话那头妻子说着,他嗯嗯回应,一会儿便犯困睡着了。
每天的工作都是三顿饭、三次巡线维护、回宿舍睡觉,可这一夜没睡好,光来回翻身了。王建斌看看手机,不到6点,新疆和中原的家里有两个小时时差,食堂8点半开饭,舍友要7点才起床。手机里,女儿发来了祝福中秋快乐的信息,还嘱咐他注意安全。女儿在上海上大三,准备明年考研,每天起很早学习。他回复了一句:“小乖,中秋快乐,爸爸也爱你。”
王建斌轻手轻脚起床,拿着脸盆牙具去洗漱。漱口时,呛了一口水。新疆的水质硬,有点咸,今天心不在焉,呛住了。咳嗽了几声,清清嗓子,才平复下来。一看表,时间尚早,他决定提前做巡线准备。
月光很亮,照得地面发白,高杆灯反而显得不亮了。王建斌从皮卡车车斗中取出塑料筐,准备拿取样瓶。“去年中秋,干啥呢?”他边走边想,可实在想不起来。就在他清点取样瓶数时,脑子里突然浮现出一个画面:去年抽油机井TK427作业后,连流程开井,他和兄弟们连夜去加皮带、开井、取样。
前年的中秋节,他清楚记得是在来新疆的路上。节前,他和妻子送女儿去大学报道,时间紧,他没回家,直接飞回了新疆。一家三口开始了分居三地的生活,离别时,妻子和女儿哭了。他安慰:“咋了?难道不是头顶着一个月亮,有情人又岂在朝朝暮暮。”嘴上这么说,可心里却是满满的酸涩。
记不起这是在外过的第几个中秋了。舍友陆续起床了,咳嗽声、洗漱声、食堂的锅碗瓢盆声依稀传来。新疆气候干燥,很多人患上鼻炎、咽炎,发起病来,咳得头晕。早晨的咳嗽声,能接得上趟,不间断,这算是项目部的清晨一景。奇怪的是,每次回到中原,大家的鼻炎咽炎就好,来了又犯,可谁也没撤,坚守着一年又一年。
王建斌放好取样筐,又拎出两个塑料壶,去接清水,清洗井口流程上的盐垢。TK410井的放喷管线一条卡箍头上有盐垢,扳手下不去,昨天紧固螺丝不成功,卡箍螺丝松动始终是个隐患,今天要清洗干净,紧固好这条螺栓。
TK410井是王建斌管理的一口长寿井,连续生产近800天了,他和线上的兄弟都很珍惜这份荣誉。十五年前,刚来新疆时,西北油田油井的产量都很高,抽油机井是连抽带喷,井筒内的配件磨损很微小,长寿井也多。这两年来,产量递减,油井管护难度加大,大家的工作难度也加大了。
王建斌有个做笔记的习惯,他管护过的油井都有一份档案,记录的是油井的“脾气”和“秉性”。他不记得家里的情况,却清楚管护过的3条巡井线路,记得159口油水井的点滴。很多其他线的兄弟遇到问题,还常向他请教,只要他干过,就记得住。十五年了,油水井从青年期到中年期,他和兄弟们也从青年到了中年,而这些油水井,在他眼里都是他不会说话的“兄弟”。
时间尚早,他接着仔细擦洗皮卡车。每天巡线150公里,这辆车是个功臣,也是个好伙伴。抬头看看天空,一轮圆月悬挂在天山山峦上方,这会儿中原和上海看不到月亮了。
“建斌吃饭了,吃饱不想家。”“唉,好的。”王建斌大声答应着。看看手机,快八点半了。妻子应该在菜市场,给两家的老人买东西,女儿在上第一节课了,想到她们娘俩,王建斌身上暖暖的。此时,项目部院里,走动的脚步声、样瓶的撞击声、皮卡车的马达声交汇着,成了最悦耳的晨曲。整个院子活起来、动起来了,这又是一个忙碌而充实的中秋节。
(作者供职于西北油田采油一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