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市靠矿起家,曾被誉为中国工业的“钢铁粮仓”。矿产资源,成就了黄石昔日的辉煌;然而,过度开采也使黄石走到了“矿竭城衰”的边缘。近年来,黄石通过在废弃地矿山、农田和鱼塘等地方建设光伏电站,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光明”的转型之路。”
光彩山重现“光彩”
盛夏时节,站在黄石市铁山区的工矿废弃地复垦试点现场,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正尽情地享受着“阳光浴”,给黄石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电力。
黄石过去经济结构“黑重粗”突出。据了解,铁山区的光彩山曾是武钢大冶铁矿的排土场,由露天采掘所废弃的矿渣、废石、废矿等堆积而成,1000余亩的山坡被破坏地千疮百孔。据介绍,这里一年四季尘土飞扬,不少市民患有呼吸系统和结石类疾病。同时,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灾隐患,威胁着周边2000多户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因为矿山上大都是遗弃的土块,土质比较疏松。另外矿山裸露得比较厉害,植物在这上面基本生长不起来。”黄石市发改委能源办主任蔡林说。
转型发展,迫在眉睫。2012年,黄石决定把产业转型作为“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根本,摆脱“恋矿情结”“唯矿思维”的束缚。同年4月,铁山区获得资金后开始对工矿废弃地进行治理。到2014年,光彩山已经完成了生态修复。于是,黄石铁山区因地制宜,在废弃地上简单平整后铺上光伏板,建设发电站。
经过矿山修复,充足的阳光和大片的荒山吸引了英利集团前来投资。据蔡林介绍,该项目于2015年开始建设,英利集团在1000亩的铁山上建起了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2017年6月已经实现并网。
黄石有关业内人士认为,该光伏电站项目在工矿废弃地上创新建设,将太阳能发电与生态环境修复进行结合,不仅减少了燃煤等排放的有害气体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两级补贴促进光伏产业大发展
2014年,黄石光伏发电产业扶持政策落地,专门出台了《黄石市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电价,我市在国家每度电补贴的基础上,再补贴0.1元;建设光伏发电站发电电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物价主管部门批复的上网电价的基础上,再补贴0.1元,补贴时间为10年。
政策的大力支持,吸引着企业纷纷转型和投资,光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十分看好光伏产业,2016年黄石晶贝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并在黄石新港和在武穴市花桥镇分别投资了50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
其中黄石新港的项目为渔光互补模式。“渔光互补项目,不仅在水上建光伏板可以获得发电收入,而且还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在水下养殖小龙虾增加营收。”黄石晶贝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总经理余科笑着告诉记者。据了解,晶贝黄石新港50兆瓦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是晶贝新能源在黄石地区投资的第一个大型电站项目,年平均上网电量约5000多万千瓦时。
“通过发展新能源,现在黄石的天也更蓝了。为给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环境,我们将继续做好光伏产业。” 余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