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9月09日 星期一

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洲:

低碳建设 湖北成则中国成

█ 本报实习记者 齐琛冏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9月09日   第 25 版)

  齐绍洲

  湖北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低碳省区试点中,唯一一个中部地区试点。然而,湖北能源自给率不足20%,在如此“贫瘠”的能源家底上加速低碳化转型,湖北的低碳之路该怎么走?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洲教授给出了他的见解。

  

  城市群是湖北能源转型主阵地

  记者:在您看来,湖北能源转型的优势和挑战分别是什么?

  齐绍洲:湖北省能源结构呈现出几个特征:一是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较高,但结构严重失衡,其中绝大部分为水电装机,风电和光伏的比例低于5%;二是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较高,但天然气发展严重滞后,天然气消费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风能方面,湖北属于四类风能资源区;太阳能方面,湖北属于三类资源区,但利用种类较多,如屋顶、地面、水面光伏发电等;此外,生物质能和热能资源分布广泛,资源潜力较大。

  挑战方面,第一,湖北能源相对匮乏,能源转型难度较大。湖北省缺煤、少油、乏气,能源自给率不足20%,人均用电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2/3。煤炭消费占比大,工业结构偏重,资源消耗型产业比重偏大。单位产品能耗与国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控制及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第二,湖北城市能源变革水平相对落后。去年9月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能源变革指数》对2013-2017年75个城市进行了评估,武汉排名第36位,城市能源变革增长率为3.72%,远低于平均值6.77%。

  湖北城镇化率增速较快,潜力大,居全国第12位,这为湖北能源转型指明了方向。随着武汉“国家级中心城市”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湖北可以抓住城市能源这个大头集中攻坚。

  记者:基于以上优势和挑战,您认为湖北省能源转型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齐绍洲:能源转型的方向,第一是在能源消费中大幅度提高电力消费的比例。第二是在电力中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第三要大幅提高现有能源的使用效率。此外,虽然国家密集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有些政策是叠加甚至冲突的,这就需要发挥多种减排和转型政策的协同效应。总而言之,能源转型需要“四动”:供给侧推动、需求侧拉动、技术驱动、政策和机制的牵动。

  具体到湖北的能源转型,短期的战略可以是提高能源效率,增加天然气的消费,但这是不可持续的,不但天然气的价格会提高,而且供应量有限。从中长期来看,增加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消费比例,才是湖北中长期能源转型的战略。

  碳市场建设有助于优化湖北能源消费结构

  记者:您认为湖北为什么能成为唯一一个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中西部省区?

  齐绍洲:湖北地处东、中、西部的结合过渡带,既有东部某些领域发达的成分,也有中西部地区落后的一面,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等方面,是国内很多地区的缩影,因此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低碳省区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湖北成则中国成。

  湖北在南方属于低碳“高地”,汇聚了很多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政策、行动、人才和研究机构,这些也是其成为全国低碳省区试点和碳交易试点的条件。

  记者:碳市场建设如何倒逼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实现地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齐绍洲:碳市场的目的,就是通过政府减排目标和市场奖惩机制相结合的手段,控制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碳价格信号引导企业进行节能减排。主管部门根据企业的历史排放和当年实际生产情况,先给企业分配碳排放配额,企业实际碳排放超过分配所得配额的差额要到市场去购买,盈余的配额可以到市场卖掉。企业为了实现减排目标,或者获取减排的经济收益,会自主进行低碳技术研发、设备升级改造。最终以最小化社会减排成本来实现节能减排,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二是通过碳市场进行碳金融创新。碳配额拍卖、碳金融授信、碳基金投资、等碳金融工具的开发应用,拓宽了企业低碳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

  记者:湖北省碳市场建设的探索对全国碳市场建设有何借鉴?

  齐绍洲:低碳省区试点及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为湖北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湖北碳市场交易规模、交易连续性、市场参与人数、引进社会资金量、控排企业参与度和碳金融创新等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一方面,湖北碳交易试点工作,减排成效显著,碳市场启动前4年共计减排2050万吨二氧化碳。碳金融创新产品多样,截至2019年8月底,碳市场配额总成交3.24亿吨,成交总额74.8亿元。另一方面,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简称“中碳登”)落户湖北武汉,“中碳登”是碳市场的“央行”,为市场主体提供碳资产的确权、登记、结算等服务,“中碳登”还会吸引低碳人才、技术、资金和信息的汇聚,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和能源转型。

  总结经验:一是法律保障和数据基础要打牢;二是配额总量要适度从紧;三是配额分配要有效合理、供求均衡;四是市场投资者要多元化;五是基础能力建设要加强。

  应尽快统一全国碳市场  建设碳中和城市

  记者:您认为目前碳交易市场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对此有哪些建议?

  齐绍洲:碳市场建设初期,往往面临经济增长不确定、信息不对称、核查不统一、交易不流动和违规处罚不严格、市场分割不统一等问题与挑战,造成市场效率较低、减排效果有限。

  随着试点的深入和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推进,上述问题依然存在的同时,又面临试点如何有序向全国碳市场过渡的新问题。试点碳市场之间以及试点和全国碳市场之间市场分割,制度体系不兼容、市场监管体系不统一、配额分配标准差异较大、交易平台重复建设、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标准不统一。需要加快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促进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相互作用,真正让碳价格引导企业的低碳投资决策。

  记者:您为武汉政府提出打造碳中和城市新名片的建议,能否分享下建设碳中和城市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齐绍洲:碳中和城市的理念要贯穿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生活的全过程中,要全面动员城市的每一位市民树立低碳意识,从身边的具体行动开始。

  第一,有效宣传,让碳中和理念深入人心。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出共同创建碳中和城市的氛围。

  第二,以点带面,动员全社会参与碳中和。如公务带头、活动推广、名人示范、校园行动、商超参与等。

  第三,创新供给,广泛策划各类碳中和项目。多元化、多渠道创新优质的碳汇或绿色减排项目的供给,并通过碳市场的标准化处理和场内合规的交易,满足社会各界的碳中和需要。

  第四,绿色金融优先,用足用好碳市场平台,发展绿色金融,创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业务,为城市碳中和提供强大的绿色金融支持。

  第五,技术支撑,积极提供碳中和配套服务。鼓励市场主体基于数字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和运营以碳中和为主题的网络平台、自媒体等,提供信息支持和平台支撑。

城市能源转型巡礼——低碳湖北(阔步新时代·勇担新使命)
低碳建设 湖北成则中国成
数说湖北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