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9月09日 星期一

点亮海岛家园(一线故事汇)

■路郑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9月09日   第 24 版)

  2012年8月28日,海南三沙供电局在西沙永兴岛正式揭牌成立。2013年4月,冯乃华从海南海口供电局竞聘到三沙供电局。七年过去了,从中级作业员、高级作业员再到现任西沙供电所所长,冯乃华始终保持摸索学习状态,带领一群“供电人”,扎根祖国最南端的供电所,点亮了海岛家园。

  七年前,前往三沙永兴岛的交通工具很有限,没有飞机也没有“三沙1号”,只有摇摇晃晃的“琼沙3号”,而且要乘船18小时才能抵达永兴岛。为了照顾员工生活,按计划驻岛一个月一轮换,但人员紧张,很多人都连续待满了两个月。全年驻岛时间高达258天的纪录,是冯乃华2014年创造的,迄今还未被打破。到底是什么让他坚守海岛?冯乃华笑着回答:“耐得住寂寞吧!我知道该如何和自己相处。最重要的是,在这里工作觉得很自豪!”

  这些年在岛上到底过了几个春节和中秋节,冯乃华也记不太清:“应该有三个了。有一年在船上过的,颠簸了一整晚,也看不到月亮。现在习惯了,在微信群里和亲人聊聊天就好。家人支持我的工作,但还会经常问什么时候回来。”

  冯乃华回忆,刚上岛时,日晒很厉害,遮荫的地方很少,经常一晒就是好几个小时。而且,可用车辆很少,驻地离供电所较远,往返需要骑自行车,赶上自行车爆胎就得步行。“即便这样,我也觉得在岛上没有什么特别难适应,因为每天一大早爬起来去上班,一干就是一整天,困难在无形中慢慢被克服了。”

  万全是2015年入职三沙供电局的“90后”,回想起第一次上岛的心情,他总结为不可思议、睡不着觉。“那一次待了两个月,从早忙到晚,中午没有时间休息。不过,那段时间学到的东西特别多,几乎没有累的感觉,过得很充实。”

  经过近四年的历练,万全已没了当初的稚嫩,有时手里的活干完了,看到同事还在忙,他也会主动帮忙。“我们的团队非常有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读懂彼此的意思。” 万全很享受团队的默契感。

  符礼攀的脸,五年来在海风劲吹和烈日暴晒中变得黝黑。2014年第一次乘小船赴永兴岛时,大海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近20个小时的海上颠簸,让他第一次经历了坐船的折磨。一起来建设小岛家园的周丹萍个子虽不高,却和男同事们一样,扛起了电力基建的重任。

  周丹萍吃苦耐劳,符礼攀沉稳利落,在工作中养成的默契和信任,让两个年轻人慢慢走到了一起。在周丹萍眼中,能建设祖国边疆的人,就像三沙的海岸礁石,耐得住风平浪静,也经得起暴风骤雨。两个人共同坚守,先立业、再成家,是对爱情、事业,以及三沙的崇敬和承诺。

  如今,永兴岛的用电量早已翻了十几倍,岛上不仅结束了每天定时停电的历史,建成了智能微网,还有了海水淡化厂、大型冷库、灯光球场以及霓虹招展的商业街,一切都越来越便利、越来越美好。而为加快三沙岛礁电力设施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供电所的每个人依然在忙个不停。符礼攀感激自己的职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里结识相知相爱的人,这样的人生选择没有错。”

  七年多来,供电人从不谈奉献,举手投足却尽是奉献。万家灯火,南海有我,立足三沙,保家卫国!在三沙供电局永兴岛生产基地企业文化长廊的展板上,有这样一段“驻岛宣言”:“驻岛工作,以岛为家,全身心投入到三沙电力建设事业之中,爱国爱岗,争创一流,誓与三沙供电局同舟共济,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奉献青春!”(作者为本报记者 )

点亮海岛家园(一线故事汇)
白露清秋
供电师徒(新中国·能源)
天山脚下有“先锋”
陶铸的“三不准”和“三不吃”(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