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4月01日 星期一

3300米高原洒青春

■特约通讯员 汪开敏 张恩健 李武林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4月01日   第 27 版)

  黄河上游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调节控制中心
  高一鸣/摄

  施工人员正在切吉东风场安装防震锤
  汤小勇/摄

  青藏高原的门户,海南藏族自治州,一座素有“海藏通衢”的仙境之地,黄河蜿蜒曲折,流经这里。

  3月25日,中国能建华东建投浙江火电(以下简称“浙江火电”)承建的青海海南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14条35千伏集成电路全部投运。至此,182台风力发电机组全部连接成功。

  该风电场集电线路工程是浙江火电近两年来,在这片雪域高原上建设完成的第三个输变电项目。在此之前,浙江火电已建设投运一座750千伏变电站和一条两回205公里330千伏输电线路,使得青海多能互补配套电源汇入黄河上游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调节控制中心。

  建设电力天路

  黄河上游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调节控制中心750千伏变电站,承担着羊曲1200兆瓦、班多360兆瓦、次哈峡2600兆瓦三个水力发电站以及4000兆瓦光伏和2000兆瓦风电电能的汇集和送出任务。在海拔3300米的青藏高原建变电站,浙江火电是第一次。这里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一日需携四季装,没有水、没有电、没有生活配套设施,风雪、冰雹、沙尘暴考验着浙江火电年轻的技术人员们。

  土建技术员高若禹说:“从2017年3月过来到现在,苦是苦了点,但想想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觉得自己真牛。”

  每一位建设者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电气负责人王延盛、施工员张甫强和调试员葛力力三位小伙子做上了爸爸,但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坚持奋战在建设一线,连孩子出生的关键时刻都没有见证。

  玉汝于成无人区

  项目部周围是方圆百里的无人区,附近高原、雪山、草原的复杂地形给施工带来了极大不便。雨季,驻地被淹;冬季,大雪封山。

  “白天,路一眼望不到头。夜里,方圆几十公里没有一丝亮光。周围狼嚎声不断,我听着自己的心跳,在这的每一秒都十分漫长。”项目经理卢铁飞感叹道,“连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都要跑到350公里外的西宁市去买,我这个项目经理还要兼职当厨师和驾驶员。去西宁买一趟材料,还要顺便拉半个月的蔬菜、药品和生活用品回工地。”

  “条件越艰苦,我们更要注重安全第一,这是对700名建设者的承诺。”卢铁飞说。项目部统筹规划安全技术培训,新进人员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班组每天开展班前安全会,持续开展了安全隐患整治活动、安全月活动、牢记“作业安全十条禁令”活动等,多点多面确保施工安全始终受控。工程建设实现了安全生产事故“零”目标。

  品质卓越树标杆

  零下28度的青藏高原滴水成冰,暴雪肆虐的环境下,搅拌车水箱常常冻坏,电子显示屏失灵,混凝土还没凝固就结成了冰坨。面对酷寒挑战,项目部集思广益,用热水搅拌、加热器保温、覆盖棉被等措施,使得工程终于跨过了冬季施工的难关。

  最终,工程一次性通过了业主专家的验收,建筑安装单位工程质量验收一次合格率100%。一次接地、软母线挂设、电缆敷设及接线等工艺上得到了业主和监理的高度赞扬。

  国家电投集团黄河水电建设分公司总经理孙玉军称赞道:“该项目作为黄河公司创优项目的样板工程,是质量工艺的示范项目,特别是二次接线工艺,直接带动了黄河公司其他建设工程工艺质量的整体提升”。

  黄河上游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调节控制中心的成功投运,不仅解决了当地电力紧缺的矛盾,同时也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实现绿色能源的综合开发,对推进我国绿色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起到了示范作用。浙火铁军在天寒地冻的环境里,在人迹罕至的雪域高原搭建了一条条输送清洁能源的电力天路。

电网急救的能源海绵
海外传真
3300米高原洒青春
联袂出海哈斯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