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1月28日 星期一

岁暮辞灶

■魏益君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1月28日   第 24 版)

  “岁暮方思媚灶王,香瓜元宝皆麦糖。粘口何需多如此,买颗先命小儿尝。”又逢腊月小年,我会想起母亲辞灶,想起小时候偎在她身旁祭灶的甜美时光。

  乡下的民俗中,腊月二十三这一日,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辞灶仪式,人们送灶王爷到玉皇大帝那里去拜年,禀报一年来尘世的情况,所谓“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腊月小年辞灶,虽然比不得春节那样隆重,但在母亲的操作中,却格外郑重。这一天,母亲会集合儿女们大扫除,把房屋里的橱子、箱子、柜子、桌子等,所有能搬动、抬动的家具都搬到院子里,不能搬动的大件,就用东西遮罩起来。搬空了家具的房屋,一下显得空荡荡,母亲就用一根竹竿捆绑上笤帚,清扫房屋四壁。笤帚所到之处,灰尘纷纷飘落。小孩子也不甘落后,纷纷拿着抹布擦洗院子里的家具。屋子里打扫干净了,擦得铮亮的家具开始回归原位,老旧的房子一下子焕然一新。母亲爽心地笑了,揽着我们说:“咱们家多干净啊,让灶王爷上天好好汇报吧。”

  晚上,母亲把全家人聚到一起,开始祭灶辞灶。在厨屋的灶君像前,她摆上柿饼、花生、瓜子、点心等供品,然后燃一炷香,口中念念有词:“今天是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爷您上西天,少说闲言碎语,多捎粮食多捎钱,再待七天来家过年。”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买来的灶糖,抹在灶君嘴上。灶糖是用麦芽糖做的糖瓜,吃起来很黏牙,人们就是想用这个粘牙粘嘴的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上天少说坏话。

  不知道那灶糖是否能黏住灶君的嘴,反正没有黏住我的小嘴巴。母亲念叨的时候,我开始吃她递给我的灶糖,一张嘴巴,灶糖在上下牙间拉得老长,将牙齿粘得很是有趣。

  一炷香快燃尽的时候,母亲冲院子里的父亲喊:“放炮!”紧接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在屋外炸开了花,母亲开始将“吃饱喝足”的灶君像揭下来点燃。随着灶君像化作一缕青烟,母亲带我们虔诚地磕头,那神情,像放飞一个寄托,等待一个希望。

  辞灶年年有,可是,有一年家里的辞灶却没有准时。

  那是1995年冬天,本就多病的父亲又添新病,一直发烧,打什么针都不管用,到医院确诊为结核性胸透漏,手术时已进腊月。手术很大,半个月后父亲依然不能下地行走。眼看着腊月小年到了,父亲还不能出院,母亲决定取消辞灶。在她眼里,辞灶必须家人齐全,如果父亲在外,怕“越辞越远”。

  春节临近时,父亲出院回家了。那天,母亲喜笑颜开,告诉家人当晚辞灶。我说:“可小年已过了呀”。母亲答:“春节还没过呢,不怕晚!”

  那天母亲特别忙碌,找来竹子、秸秆等,扎架糊上纸做成了猪羊和一匹马。晚上的祭灶辞灶,是从未有过的隆重,不仅有纸羊、纸牛,纸马,还摆了鸡、鱼、肉、大馒头等以前少有的供品。随着纸祭品与灶君像一起化为青烟散去,母亲双手合十:“灶王爷,骑着快马上天言好事吧,给我们家多降吉祥!”

  辞灶,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母亲的辞灶,却有着别样内涵,那是一种对家庭,对亲人的至诚呵护,以及对美好生活、幸福日子的深情期待。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平邑县经信局节能办)

清泉无声惜细流
炒鸡蛋与烩酸菜
岁暮辞灶
黄山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