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01月07日 星期一

缝补岁月

赵自力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01月07日   第 24 版)

  也许是受母亲的影响,家里很多旧衣服总舍不得丢。有些只破了一点点,却因不会缝补而闲置在衣柜里。

  每次母亲来小住,总会拿起针线缝缝补补。印象中,母亲的针线活做得顶呱呱,有几双棉袜,经她补后像新的一样,穿着特别舒服。望着母亲,儿时的场景常常浮现眼前,她慈祥地手执针线,将爱一针一线缝进衣物中,满含爱和深情。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有限,能解决温饱已经很不错。穿衣方面,家里孩子多,虽然我最小,却也没有娇惯和溺爱,一年四季穿着哥哥姐姐穿过的衣服。有一回,我不愿穿哥哥的衣服,嫌它补了好多巴掌大的补丁。母亲一边哄着我穿,一边跟我讲道理:“衣服笑破不笑补,补过的衣服穿着才舒坦呢。”在她的劝抚下,我才穿了衣服去了学校。果然,同学们没有笑话我,因为当时大家的衣服都带着缝缝补补的各种“花儿”。

  母亲勤俭,习惯了缝补,竟在我家到处找可以缝补的东西。袜子补完补帽子,手套补完补被套,凡是能补的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有一次我去厨房做饭,见母亲竟然在补塑料盆。塑料盆是网格状的,装菜可以滤水,有一小块破了,菜常常漏出来。母亲用大头针穿好尼龙线,硬把那个窟窿补了起来。我本来想嗔怪母亲,塑料盆破了大不了再买一个,没必要费力去补,但后来发现针线补塑料盆也挺有创意,就暗藏小小的欢喜,坦然接受了这次“厨房缝补”。

  还有一次,我见母亲在一个花坛前驻足了好久,心想,该不会去补花盆吧。果然,那只花盆的一角裂开,有根须从裂缝里伸出来。母亲一手拿着胶水,一手扶着花盆,硬把那个要掉的角牢牢补上了。

  妻子有件白色羽绒服,款式好也保暖,但有只袖子刮破了,就再也没穿过。母亲端详了几次,也不敢“下手”,因为补起来难度系数较大。就在我们放弃时,母亲竟然上街找了家绣坊,两只袖子,各绣了一枝腊梅。妻子穿在身上,格外好看,白色的衣服,红色的腊梅,真有点“踏雪寻梅”的感觉。

  凡是母亲缝补过的东西,我们都格外珍惜。那些近在眼前的缝补岁月,藏着爱和温暖。

  (作者供职于湖北省红安县人民政府)

母亲的饺子
新年的请柬
红泥小火炉
缝补岁月
戈壁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