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从漆黑夜晚到不夜林城(电网记忆)

■李靖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12月24日   第 23 版)

  在沃野千里的北大荒,最早迎接太阳的是林城东方红。林区的电力工人,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用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写下了林区电力事业的壮丽篇章。

  林城东方红在边疆大有名气,这不仅是因为它是国铁的终点站之一、王震将军亲自命名的地方、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发生地,更因为它是个巨大的栋梁王国,东方红的开发就是因为祖国建设需要,北京著名的十大建筑就有来自东方红林区的栋梁。然而当年的开发,因为电力资源的匮乏给林区建设者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没有电,林业工人只能靠人抬肩扛装车,医院抢救危重病人手术点着蜡烛,修理机车举着马灯,劳累一天的工人吃晚饭靠燃起的松明子。没有电,林区人民在烟熏火撩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1978年,在那个改革开放的春天,东方红林业局局址地区各生产单位和居民用户先后用上了国电。因为无电的日子艰辛和无奈,人们对电的感情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用句现在时髦的话说叫“有电的感觉真好”。有了电,贮木厂的木材生产归、装、卸、造直至生产成品,全部用上了吊车电锯;中修厂的车、钳、铣、焊全套上马,大型设备维修在本局就能完成;医院的手术用上了无影灯,先后购置了“X”光机、心电测试仪……

  由于需要用电的地方太多,在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下,人们的生活改善并不大,停电、限电是家常便饭,我放学后的第一件事是写完作业,要是作业多弄不好就得点灯熬油,父母下班后第一件事是抢时间做饭,要不就得点蜡摸黑。

  随着林区经济发展,停电的次数在逐年减少,到1990年我参加工作成为一名电业工人时,已经基本不停电了。记得报到的那一天,我特意去了一趟东方红变电所,静静的发电车间里面仅有两台发电机,听老师傅说都调走给山里林场用了,剩下的两台是给检修做临时电源用的,一年也发不了几次电。林区的电力事业发展了,供电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晚上连报纸都看不了的“红灯丝”现象彻底消失了,林城街道上的路灯、建筑物上的霓虹、休闲广场上悦耳的音乐,广大用户第一次用上了“舒心电”,林区成为“不夜城”。

  东方红林区山高林密,供电面积大,供电环境差,长时间存在点多线长、设备老化等问题,故障率高,没有资金改造。上班头几年,我作为外线电工,天天重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工作,常被邻居戏称为拉闸限电“吃干饭”的,无奈之举,有苦说不出。这样的日子一直熬到1998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计委关于改革农电体制、改造农村电网、实现城乡同网同价的请示后,东方红林区终于搭上了电网改造的快车。国家电网公司的服务宗旨、企业精神、企业愿景等基本价值观在林区电力企业学习贯彻后,如同给多年步履蹒跚的东方红林区电业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先后实施了“两改一同价”“户户通电”“农网改造升级”“中心村改造”“机井通电”等工程,林区的电网建设“鸟枪换炮”,导线绝缘化率、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年年有提升,企业管理由计划经济的“大老粗”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益化迈进。

  建设了营销收费系统,延续40余年的收费方式得到了改革,“远看像要饭的,近看是收费站的”笑话成为了历史。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微机、打印机、扫描仪等先后武装了专业,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提高了专业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客户服务中心、共产党员服务队……不断完善的供电服务队伍建设,在为林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为林区经济转型保驾护航的同时,更彰显了林区电力人不忘初心、为民服务的风采,“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得到了发扬。

  变化的还有那上班时间不离身的工装,建局初期是补丁加补丁,接着是几十年不变的小凡布的“安全生产”和带有胸签肩章的工作服,最后是军民不分的迷彩服。2012年,鸡西供电公司统一了供电区农林供电企业员工的工装,深蓝色的工作服右胸处印有“国家电网”的标识,穿上了统一配发的工作服。

  光阴荏苒,东方红林区的电力事业在垦荒戍边中诞生,在共和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发展。从漆黑的夜晚到不夜林城,经历了40个花开花谢,东方红升起了不落的太阳——东方正红。

  (作者供职于鸡西供电公司东方红林区电业局)

福建电力推进基建改革配套高效落地
资讯
关注
从“看着干”到“领着干”(深化改革)
从漆黑夜晚到不夜林城(电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