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资讯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11月19日   第 11 版)

  中国“人造太阳”

  获重大突破

  本报讯  中科院等离子体11月12日发布消息称,我国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日前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度,获得的多项实验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条件,朝着未来聚变堆实验运行迈出了关键一步。

  东方超环(EAST)是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自主设计、研制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世界上首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也是我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其科学目标是让海水中的氘和氚在高温条件下,像太阳一样发生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所以被称为“人造太阳”。该大科学装置瞄准未来聚变能商用目标的关键科学问题,近年来在高性能、稳态、长脉冲等离子体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

  2018年度EAST物理实验持续经历4个多月,物理实验面向未来聚变堆先进稳态运行模式的发展和长脉冲运行下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重点开展了高功率加热下堆芯物理机制研究的系列实验。通过优化稳态射频波等多种加热技术在高参数条件下的耦合与电流驱动、等离子体先进控制等,结合理论与数值模拟,实现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在电子回旋与低杂波协同加热下,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达到1亿度,并有效拓展了适应于聚变堆高性能等离子体稳态高约束模式的运行区间,实现了高约束、高密度、高比压的完全非感应先进稳态运行模式,获得的归一化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条件。EAST取得的这些实验成果为未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运行和正在进行的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工程和物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与科学支持。

  (央实)

  

  中国电科院构建强大

  大电网试验研究体系

  本报讯  记者路郑报道:记者日前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院”)研究生教育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目前,依托中国电科院,相继建成9个国家级实验室(含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实验室、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四基地两中心”,构建了目前世界上功能最完整、试验能力最强的特高压、大电网试验研究体系,在大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电科院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10项,中国专利金奖4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7项;拥有以5名两院院士为领衔,30余名国家级专家为领军,50余名行业级专家为骨干、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导师队伍。自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1000余名研究生,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一大批校友参加到三峡电力外送、西电东送、特高压输电、青藏联网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成为电力行业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为我国的电力科技发展和电力工业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目前,中国电科院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拥有计算机应用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陕西安康水电厂

  连续安全生产7000天

  本报讯  截至11月5日24时,陕西安康水电厂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实现连续安全生产7000天。电站投运28年来,累计发电量581亿千瓦时,安全度过一万流量及以上洪水31次。

  安康水电厂聚焦本质安全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强化作业现场风险管控,确保各项工作安全可控;加快设备更新改造步伐,加快推动电站扩机增容,精益化运维水平逐步提高,有效提升安全经济运行能力,全面加快“智能化电厂”建设;始终坚持“防汛第一、发电第二”原则,强力推进防汛责任和措施落实,强化全流域水雨情实时监测,深化与防汛、气象、水文部门流域梯级电站会商和协作配合,科学调控洪水过程,发挥电站削峰、错峰和滞洪作用;坚持对瀛湖各重点水域进行巡查和打捞,保护瀛湖水质安全,有效保证“一江清水供津京”;合理安排发电用水计划,保证坝下群众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安全,积极配合保证汉江生态基流和环保用水需求。

  (肖壮丽)

中塔两国电力合作前景广阔
资讯
我国第三代核电站足够安全
黑龙江电力两电厂完成“黑启动”试验(关注)
刘家峡水电厂启动新一轮机组改造(图片新闻)
“华龙一号”GDA进入第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