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11月05日 星期一

陇原电力四十年:从“限电”到“外送”

通讯员 罗文姬 张宏雅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11月05日   第 21 版)

  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电力工人在高空组装瓷瓶。
  马东霖/摄

  “1978年我只有11岁,我们村(天水市清水县贾川乡上湾村)的晚上,只有昏暗的煤油灯陪伴着。而让我们羡慕的是,邻村因为地理条件等原因率先通上了电,25瓦的白炽灯在当时的我们看来,真是亮啊!”在51岁的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员工周有学的脑海里,四十年前“电”的概念,就是那盏邻村乡亲家中亮起的25瓦白炽灯。而这,也是众多甘肃人的记忆。

  从限电到保电

  甘肃电力的一组数据记录了当时甘肃电力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改革开放之前,因种种原因,甘肃电力工业发展较为缓慢,到1978年底,甘肃发电装机仅达279.5万千瓦,其中水电207.29万千瓦,火电72.70万千瓦。在改革开放初期,受煤炭供应不足、铁路运输制约和地方财政拮据等因素影响,电力工业发展动力依旧不足。至1985年底,全省发电装机为306.96万千瓦,发电量147.21亿千瓦时。7年间,仅比1978年分别增长9.8%和28.9%。

  周有学介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拉居民、拉农村、保工业’限电还是一个常事;到了2000年之后,城乡老百姓家里的电就开始逐步恢复正常了,当时我们电力系统有一句话叫‘先保证居民用电,保证居民看到新闻、听见党的声音。’同样的,在2003年用电同网同价后,农村老百姓也终于可以放开用电了。”

  用电从“限”变“保”,在65岁的兰州市民杨红霞的记忆中,就是“家家户户常备的白蜡烛越来越少了”。“谁家要是偷偷用个电炉子,很快就会被发现,因为电闸一跳,大家家里都会瞬间‘黑’掉。”杨红霞表示。

  电是无时不在的空气

  “四十年前的兰州供电公司,全年售电量不到5000万千瓦时。而截至2017年底,兰州供电公司已服务客户94.38万户,售电量260.25亿千瓦时。”用电量的增长、缴费方式的变化,归根结底离不开越来越稳定可靠的供电系统。

  兰州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发展策划部主任纪青春表示:“从最初的6.6千伏小环网,到今天高、中、低压结构清晰、运行可靠的智能电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兰州电网调度系统也由最初的一图、一电话、一调度员的盲调形式变成了今日拥有变电站可视化监控系统、智能电网调度系统及110千伏电网光纤全覆盖,并建立了集地区调度、地区监控、配网调控三位于一体的‘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产物之一,已走进千家万户。自2010年3月开工建设甘肃首座电动汽车充电站——段家滩充电站以来,便捷的充电设施为兰州约6300辆电动汽车提供着服务。”兰州供电公司副总经济师兼营销部主任周海军说。如今对电力用户而言,电就像空气,你用或者不用,它始终就在那里。

  从“保电”到大规模外送

  1978年到2018年,四十年时间犹如白驹过隙。

  1978年,甘肃省发电装机为279.5万千瓦,截至2017年底,甘肃发电装机已达4994.93万千瓦,较1978年增长16.87倍;从原来仅有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到现在新能源从无到有、后来居上,成为甘肃发电装机的第一大电源;从原来的电力不足到现在电力富余外送,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有效缓解了华中地区的电力供需矛盾,并签署了《“甘电入津”框架协议》;目前甘肃电网通过18回750千伏线路与周边省区电网相联,跨省跨区功率交换能力超过2000万千瓦,甘肃电网已成为西北电网功率交换的中心,占据着“坐中四连”的核心地位。

  2006-2007年,甘肃实施“户户通电”工程,解决了10.47万户、45万人的用电问题,全省行政村通电率达100%。2013-2014年,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解决了0.6万户、2.77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全省实现大电网延伸范围内“户户通电”;2015-2016年,6220个贫困村(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动力电”,甘肃农村进入动力电时代;2016-2017年,实施782个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受益群众约268万人……

  四十年,甘肃电力发展迈出了一大步,同时这对当地的老百姓而言,则是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资讯
青海-河南特高压将实现清洁能源互补送电
关注
世界首条500千伏交联聚乙烯海底电缆抵达舟山(图片新闻)
山西电力发布分布式电源接入预警图
陇原电力四十年:从“限电”到“外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