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11月05日 星期一

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项目投产(关注)

本报记者 赵紫原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11月05日   第 17 版)

  10月31日,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包头高纯晶硅项目一期(下称“包头一期项目”)正式投产。

  据介绍,这是目前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项目,将实现高纯晶硅“中国造”, 有助于提升我国高纯晶硅产业的全球竞争力。通威股份旗下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负责本次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的建设。项目位于包头市昆都仑区辖内的内蒙古包头金属深加工园区,总占地面积1500亩,将分两期实施。

  “包头一期2.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于2017年10月启动,仅历时5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大型220KV变电站建设并一次性成功投运,12个月项目正式投产,远短于同类地区、同类规模企业18个月左右的建设周期,打造了全新的‘通威速度’。”永祥股份董事长段雍向记者介绍。

  长久以来,中国光伏产业面临原料进口、销售出口,即“两头在外”的生存困境,丰厚的利润被前端研发和后期销售拿走了,中国企业面临着“双重夹击”。高纯晶硅正是我国光伏产业技术的薄弱环节之一,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实施技术封锁,迫使我国高纯晶硅长期依赖进口。

  随着“领跑者”计划的不断实施,我国光伏产业技术不断进步,单、多晶组件效率也在不断提高。2016年以来,在光伏“领跑者”计划的带动下,国内市场掀起了一股单晶热潮,市场上的单晶产品可谓“一片难求”。

  中国光伏企业要想突围,赶上新一轮的开发热潮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为满足单晶产品对高纯度晶硅的需求,国内光伏企业纷纷加码高纯晶硅项目。作为光伏龙头企业之一的通威股份,凭借永祥股份在多晶硅研发、生产领域的技术优势,在单纯晶硅的生产建设中也取得了领先地位。

  永祥股份是国内最早从事太阳能级多晶硅技术研究和生产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少数能满足高效单晶硅片生产要求的硅料供应商之一。段雍向记者介绍:“包头一期项目能满足超过70%的产品的P型单晶和N型单晶的需要,逐步替代进口产品,实现高纯晶硅‘中国制造’,在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同时,生产成本有望降至4万元/吨以下,从而巩固永祥在晶硅行业的领先地位。伴随着项目的投产,将进一步缓解国产高纯晶硅尚有40%依靠国外进口的局面,我国高纯晶硅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将得以大幅提升。”

  通威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包头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经过1-3个月运行提升,实际产能将超过3万吨/年。同时,加之四川乐山年产5万吨的高纯晶硅项目一期2.5万吨项目建成投产,届时公司高纯晶硅的实际产能将达到8万吨/年。

  “531”新政后,不少光伏企业的日子都不太好过,补贴退坡,不少企业大幅亏损。而通威股份的财报却“比较好看”。据其今年第三季度报显示,截至今年1-9月,公司营业比上年同期增长9.04%,归母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8.59%。

  “寒潮”中如何“自救”,通威股份有什么“独门秘籍”,以及下一步将如何发展?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给出了解释。

  “经过十余年的积极布局,通威已打造出了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新能源产业链,在产业链中游,已实现电池片产能规模、出货量、盈利能力等多项指标全行业第一,成为太阳能电池片领域的全球龙头企业;在产业链终端,通威结合自身在新能源和现代渔业两大领域的产业优势,在全球独创了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渔光一体’创新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了‘鱼、电、环保’三丰收。”

  刘汉元说:“目前,能源变革及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未来3到5年,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时代将到来。届时,将有足够条件把中西部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域打造成为我国的光伏清洁能源基地。光伏发电作为主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将迅速推动我国能源消费方式的根本转变。在此过程中,将催生对储能应用、智慧电网的需求,在国内形成巨大规模的新兴产业市场。未来,通威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全球能源革命。”

刘忠范院士:石墨烯需要“杀手锏”级应用
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项目投产(关注)
如何突围光伏运维“蓝海”?
协鑫进军能源互联网、移动能源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