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9月17日 星期一

守护大坝的“老兵”(一线故事汇)

刘向晨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9月17日   第 24 版)

  天刚蒙蒙亮,不远处的大山、丛林、沟壑在云雾缭绕中缓缓苏醒。王红早早起床,沿着小路向2公里外的主厂房走去,一边锻炼身体,一边检查厂房,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王红所处的位置,是一座位于老挝大山坳里的水电站——南俄5,距离他的家乡吉林省永吉县有4000多公里。

  南俄5是一座很有代表意义的水电大坝:十年前,它是中国电建海投公司在老挝第一个以BOT方式开发建设的水电站;六年前,它投产发电;如今,在30多名中方员工和20名老挝籍员工日的夜坚守下,它安全运行了2000多天。

  王红至今记得第一次来到南俄5的“历险”:从北京飞昆明,再转机到老挝万象,从万象驱车到南欧5电站虽然只有300公里,却整整折腾了一天。

  从此,王红便与这座大坝结缘,在异国他乡的大山坳里一待就是七年。

  七年里,王红一天天看着大坝从无到有,他从电气专工干起,先后担任生产技术部和安全环境部的主任。这位壮实的中年人,黝黑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一顶安全帽和一身浅色的工作服是他的标配。

  正值老挝的雨季,王红每天深入现场,检查设备设施安全状况、水文水情及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情况,随时抽查运维、监测、维护单位的防洪度汛工作。

  “不论做什么,都是围着大坝转,确保大坝安全、电站稳健运行,这是我们的核心任务。”

  52岁的王红是一名电建老兵。6岁时就跟着父亲,从辽宁来到建设中的吉林白山水电站。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参与了国内十多个水电站建设,5次奔赴缅甸,最远到过非洲安哥拉。他的父亲、妻子、哥哥、弟弟和儿子都是中国电建的职工。

  一家三代扎根于中国电建,王红对这份工作有太多感情……这份沉甸甸的感情,变成了几十年来的默默耕耘。

  王红参与了项目上的所有重要节点,却错过了儿子出生、蹒跚学步、父亲去世、母亲80岁寿辰等太多重要的时刻……所以,与很多电建人一样,对于家人,王红心里满是愧疚。

  5年前,退休的妻子来到这大山里的水电站陪伴王红。

  “老王太忙了,过去一年半才能见上一面。现在我追到了项目上,我们俩终于可以天天在一块了。”妻子吐露出一份简单的幸福。

  “过去,她一个人操持家,吃尽了苦。现在她退休了,又不远万里到这大山里照顾我,看来这份情谊,我这辈子是还不完了……”王红感激妻子又深觉亏欠。

  大山寂寞,陪伴更显珍贵。

  几年前,水电站附近村民送给王红一只“大黑”,现在已经繁衍成了六只“小黑”的“大家族”。

  大山深处,狗狗们带给王红和同事们很多欢乐。说来也怪,虽说是当地土狗,却异常聪明,尤其对中国人格外亲切,即便是第一次遇到的中国人,也从不狂吠。

  水电站周边全是茂密的原始深林,山上栖息着很多野生动物,项目营地经常遭受毒蛇的侵扰。好几次,都是“大黑”冲出来保驾护航,渐渐地,它竟然成为抓蛇捕鼠的“高手”。

  现在,每当王红和同事步行去厂房,狗狗们都会习惯性地跟上,全程陪同,俨然成了“保镖”。

  “狗是有灵性的动物,你对它好,它就跟你亲。长年累月生活在这大山里,有了它们的陪伴,日子也变得鲜亮起来。”王红说。

  江河奔涌,大山无言。对王红和同事们而言,无所谓累与不累,苦与不苦,做这份工作就得担起这份责任。

  夕阳西下,大山里的南俄5水电站渐渐被夜色笼罩,然而,大山之外的村庄和城市,却亮起温暖的灯火……

  (作者供职于中国电建海投公司)

变电检修大工匠(匠人匠心)
秋山秋水
守护大坝的“老兵”(一线故事汇)
细辨同音词(四)(杂谈文字功)
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