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与中国油气行业的合作发展已经超过37年,成为中国油气上游领域的重要外国投资商和生产商。日前,康菲石油首席技术官Gregory P. Leveille、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马博威(Mark T. Wheeler)接受《中国能源报》专访,就该公司未来在华发展方向、上游勘探技术优势及在华应用前景等话题进行了深度交流和展望。
中国能源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最新技术趋势是什么?
Gregory P. Leveille:在我看来,当前油气技术有两大革命性变革。其一是非常规技术的发展,即如何更经济、更高效地开采页岩油气。事实上,这直接给美国能源结构带来颠覆性影响,上世纪我们还在讨论石油枯竭的话题,但现下却已经在享受“物美价廉”的页岩油气。
其二是大数据的应用,指在数字化的处理模式下进行更强的采集和分析,其意义在于将数据信息进行专业化处理以实现“增值”。对油气上游勘探和生产效率优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途径,通过“数字化统筹管理”将运营成本降低并大幅度提高产量。
康菲石油正在将“非常规”和“大数据”进行融合,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反复调整和优化,比如完井技术设计,以实现在较低成本的情况下最大程度提高采收率。
中国能源报:康菲石油是如何将“非常规”和“大数据”进行融合和应用的?
Gregory P. Leveille:就大数据应用方面,我们主张让专家和员工都进行实际操作,以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康菲石油1.1万名员工中有4000名都可以接触并使用我们的数据库以及相关数据分析工具。
一方面,我们不断追求高端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同时鼓励和敦促员工学习和应用机器自动化;另一方面,我们的大数据技术适用于整条产业链,从钻井到运营再到仓库管理等所有领域。
就钻井活动而言,我们通过大数据对老龄化油气田进行分析和评估,尽可能延长其寿命,同时还将其应用于新井钻探和开发。像我们这样的大型石油公司,每年都会打很多口井,大数据绝技术不仅有助于提效减支,还能够减少生产活动的作业面积,即有益于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工作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举个数字化在常规领域应用的例子,针对地震采集成本高的难题,我们自主研发了压缩感知地震采集技术,可以通过一些不规则的采点方式收集地震数据,在降低采集成本及不受特定限制区域影响的同时,大大提高采集效率和成像分辨率。此外,该技术还具有很高的环保效益,我们已利用该技术在一些敏感地区进行了有效的地震采集活动,如生态系统和动物保护十分严格的美国阿拉斯加。
中国能源报:康菲石油在华技术合作和发展前景如何?
马博威:全球技术革新加速,敦促我们必须抓住每一个发展机会。在我看来,中国一直是颇具创新意识且前瞻性很高的国家,我们希望将康菲石油在非常规和大数据方面的优势和经验带到中国,助力中国油气行业的发展。
近日,我们和中国国家能源局、中国三大国有油企的专家们举行了座谈会,就油气开发技术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我们一致认为,“非常规”和“大数据”这两项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方面前景广阔且潜力十足。
事实上,在与中海油的合作中,不管是打井前还是过程中,甚至是完井设计,我们都力图将自身技术和经验“本地化”,尽可能地帮助中国合作伙伴提高效率和产量。可以说,我们与中国的合作伙伴早已达成共识,希望通过技术上的不断合作创造更多价值,为中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带来更多正面影响。
Gregory P. Leveille:我们目前还和全球最大的大学生项目制学习体验平台“创行中国”举办了“未来之路能源创新研究项目”活动,旨在激发中国能源行业的创新活力和热情,为企业储备更多行业技术人才,并为我们与中国行业专家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桥梁。
今年的活动主要围绕攻克非常规油气勘探技术难题展开,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团队提交的《基于光能驱动的页岩气压后返排液治理技术研究》论文摘得桂冠。
中国能源报:康菲石油目前在华油气项目有哪些?下一步发力重点是什么?
马博威:我们和中海油建立了长期互信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正在合作两个大型项目,一个是中国最大海上油田渤海湾的蓬莱油田,一个是中国南海的番禺油田。我们和中海油的目标是安全、有效且低成本地开发这两个油田,同时还将在技术方面展开多轮交流和合作。我们希望未来可以与包括中海油在内的中国合作伙伴在多个领域进行商业合作。
比如,在液化天然气(LNG)领域,我们目前已经和中海油、中石化就进一步合作展开了探讨。其实,自2006年中国开始进口LNG起,我们参与的卡塔尔和澳大利亚的LNG项目已经向中国提供了大量LNG。
目前,我们在全球参与的LNG项目年产量达2000万吨,其中近一半都通过长期合同出售给中国,同时还提供LNG现货服务。主要项目有澳大利亚昆士兰太平洋LNG项目(APLNG)、澳大利亚达尔文LNG项目(DLNG)以及卡塔尔天然气3期LNG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