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6月04日 星期一

“异质结”有望成下一代主流技术

——访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立友

■本报实习记者 董梓童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6月04日   第 18 版)

  光伏作为技术驱动型行业,每一新技术的开发、革新都为业内所关注。在PERC技术之后,下一代主流技术将“花落谁家”成为光伏产业关注的焦点。在2018年上海SNEC展会上,晋能科技揭开了其下一步主推技术的面纱——异质结(HJT)。那么,相对于其他技术,异质结有何优势?又面临哪些技术问题?为此,记者专访了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立友。

  中国能源报:目前,业内有声音认为,异质结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成本较高。您对此有何看法?您认为,未来异质结技术如何实现降本?

  杨立友:对于毛利率已经收紧的光伏行业来说,企业需要充分考虑投入与产出问题,成本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目前,异质结还没有形成规模,产业链也没有成熟,还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但晋能认为,异质结降本路线图已经非常清晰。

  一是降低低温银浆用量;二是将运用在平板显示中的ITO靶材技术为光伏行业所用;三是发展“国产”制绒添加剂技术,降低外来进口成本;四是按照异质结这一技术特点来优化、设计PECVD、磁控溅射设备。

  降本这一目标实现以后,异质结成本至少可以和单晶PERC单瓦成本持平,其效率却比PERC高,再加上增益、衰减等优良性能,异质结优越性非常明显,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技术。

  中国能源报:对于“当异质结产能达到10GW,便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的说法,您怎么看?

  杨立友:一方面,对专门做异质结的一家企业来说,达到某一规模是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规模,管理、财务、销售费用的消耗很高。而规模效应并不只适用于异质结,也适用于其他技术。比如,一企业有2GW的产能,即使大部分是其他产品,但这2GW事实上还会分摊这一企业所有的间接成本。

  另一方面,生产成本作为直接成本,并不能靠规模效应去降低。单瓦的成本是固定的,和产线结构、原材料价格等直接关联。无论规模多大,产线数量和所购材料成本都是相同的。规模无法分摊这一部分成本。

  中国能源报:异质结产品的产能在逐步增多,参与的企业分别以两种方式加入,一是从薄膜产品转为异质结产品,另一种是重新再构建异质结产品,您认为这两个路线的产品有何差异?

  杨立友:殊途同归,都是做同样一种电池结构。异质结产品牵涉到较多的薄膜技术,所以薄膜企业转型做异质结有优势。

  目前,异质结确实需要建设完善一条完整的供应链,“玩家”越多发展趋势越乐观。但有企业出现第一批产线一次性做的很大的情况,这样做企业要承受极高的风险。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一种新的技术的发展方式是怎样的?

  杨立友:纵观光伏产业技术的发展,都要经历“从一开始每家企业做中试线,尝试不同的技术路线,产品小批量产出后,再进行各种性能测试”的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如成本等各种阻碍量产的问题。

  以单晶PERC为例,行业历时五年左右完成了这一系列步骤,实现了单晶PERC技术成本的降低,这是非常典型的新一代技术从研发到量产的发展过程。

  我认为,光伏产业发展到现阶段,技术是产品竞争力的体现,是一个横向的格局,遵循中试、成功后再量产这一循环推动的发展方式是科学的,有助于企业把握发展节奏。

  中国能源报:当前光伏产业汇集了不少创新型技术路线,除异质结外,您看好哪些技术?

  杨立友:首先,N-PERT技术由于工艺复杂,效率增加幅度有限,成本和收益性价比也很欠缺,我认为它竞争力不强,日后成为主流技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IBC是一个证明过可以量产且高效的技术,但是成本过高是其“致命”的问题;TopCon我目前无法下定论,其实验室转换效率达到了25%,障碍在于难以实现量产,除此之外还牵涉到一些比较基础性的问题,比如浆料等。

  另外,还有一些更新、更复杂的材料,比如钙钛矿。钙钛矿的优势是材料价格十分便宜,和硅结合转化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升,但其本质问题是耐候性较差、欠稳定。钙钛矿技术要走远必须要解决这些基础问题,才能够考虑下一步产业化。

  不管什么技术,时间是最好的检验者,异质结亦如此。

资讯
中小光伏企业扩普通产能需谨慎
可再生能源将成最经济能源形式(关注)
“异质结”有望成下一代主流技术
太阳能热利用行业政策之门再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