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4月23日 星期一

思考天然气市场化配置中国特色的“小窗口”(观点)

■刘毅军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4月23日   第 14 版)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继2017年开展LNG、管道天然气竞价交易后,4月18日组织LNG定向挂牌交易专场,其特殊点在提气窗口为11月。本文通过对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这些业务小窗口的观察,思考几点天然气逐步实现市场化配置的中国特色。

  天然气合同的中国特色

  中国天然气产业链1956年进入引入阶段,以2004年底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全线正式商业运营为标志,才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预计今后十年,仍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真正全面尝试市场化配置天然气大致也是在2004年后,而且由于天然气总体短缺,政府仍通过行政手段介入天然气的配置。市场配置的关键是天然气合同,但国内的“长期合同”一直面临着天然气购销双方不履约常态化的困扰,其中的原因有天然气产业链快速发展阶段,供求双方准确预期均很差,市场短期内也难以建立起完善的自我矫正机制;也有严格履约合同的制度约束缺失。另外,天然气购销“长期合同”的价格条款也缺乏市场化之锚,除进口LNG的销售稍好外,更多是等待政策调整的条款。

  现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推出的新品种,交易确立与提气窗口之间达到半年以上,其中的交易中心作为第三方,通过建立保证金质押制度,使天然气合同的严肃性、约束力得到强化。这其中,真正商业合同,特别是在今后时间逐步延长的合同建立、履约,对实现天然气市场化配置至关重要,是有中国特色的天然气合同的重要制度变迁。

  天然气价格的中国特色

  从2005 年底开始,中国明确要全面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是指价格由市场力量自身作用而形成,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按照价格的形成机制、价格的作用力度、价格的作用范围、政府干什么、价格的相关性(市场统一性、开放度)等指标,可以将其划分为3 个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主要指政府开始放松对天然气价格的管制,尝试发挥价格的作用;到了高级阶段,天然气价格由竞争型产业链结构形成,特别是天然气交易中心将发挥关键作用,其中天然气定价中心则是最高级形式。

  目前,中国仍处于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中级阶段,受政府长期干预市场价格的惯性影响,特别是居民用气与非居民用气价格“双轨制”, 使天然气的价格“失真”严重。根据笔者研究,随着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推进,完善居民用气价格机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估计要再耗时10年左右。天然气价格“失真”矫正机制之一就表现在LNG价格在“冬供”期间的大幅波动。分散市场的信息不透明、短期化等,导致价格波动加剧,且政府对管道天然气价格加强管理与LNG的价格短期剧烈波动往往相互强化。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开展的LNG、管道天然气竞价交易,让价格形成过程更加公开、透明,进而使长协合同气价格的调整有了更透明的市场价格信号参考依据;特别是本次11月提气的LNG定向挂牌交易专场,具有中远期交易特征,随交易量的增大,有利于平抑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

  理想的情况下,通过天然气产业链的结构改革,实现天然气价格的真正市场化。但中国天然气产业链的结构改革复杂性和难度在国内外历史上都是没有的,在实践过程中,更注重走后者对前者倒逼机制的渐进路径。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推出的产品,仅处于价格发现的起步阶段,受到制约因素如管道基础设施的限制,还只能定向交易;同时,起步阶段更有利于卖方。但交易中心形成天然气价格的新机制已经起步,有利于引导天然气产业链结构改革的走向,随着发展达到理想状态。理想可能是共同的,但由于各国具体约束条件不同,实现理想的具体路径应各有自己的特色。

  天然气交易中心的中国特色

  从国际经验看,北美、欧盟的天然气产业链发展已先后进入成熟阶段,市场对天然气资源的配置也经历了从分散的市场走向更加依赖交易中心,在众多交易中心中又进一步形成极少数的区域定价中心。

  由于前述原因,中国国内的天然气“长期合同”更似天然气购销意向协议,以此为基础,具体执行过程中具有现货交易特征,也可以说国内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天然气购销“长期合同”。这导致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从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发展阶段和国内天然气短缺看,本应是通过“长期合同”衔接天然气产业链,但由于各种扭曲,反而呈现现货交易特征。这也是天然气供应商都建有庞大销售队伍的重要原因。随着中国天然气产业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半程,现货交易、短期交易会得到更好发育。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出现表面上是政府在推动,背后是现货交易特征长期孕育的结果,特别是LNG交易更是如此。

  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看,首先呈现的是线下交易搬到线上,这背后与上述大量现货交易特征的天然气购销形态有关,这有利于交易中心奠定和加快场内现货交易的步伐。据称:2017年,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天然气交易量达到512亿立方米,交易中心的会员数量突破1600家,已跻身亚洲最大的天然气现货交易中心。而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气现货交易中心,供应商愿意将天然气拿到交易中心来交易是关键,受现有产业链结构制约,其选择了竞买交易起步路径。这次LNG定向挂牌交易专场使交易中心的产品类型更加丰富,适应了天然气现货交易发展的需要,也是LNG接收站对第三方公平开放的前期探索。

  从远期看,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可能成为亚太地区天然气定价中心的摇篮,应及早谋划。

  (作者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走进天然气经济”课程教授)

中海油为浙江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资讯
塔里木油田累计生产油气当量突破3亿吨(关注)
磨溪龙王庙组气藏累产天然气突破300亿方(图片新闻)
LNG保供预售交易获市场认可
思考天然气市场化配置中国特色的“小窗口”(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