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4月09日 星期一

深化煤炭去产能需做好三项工作

■于孟林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4月09日   第 16 版)

  去产能是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煤炭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产能过剩矛盾日渐突出的迫切需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再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煤炭去产能的方向毋庸置疑,但因体量大、波及面广,需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首先,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不能“一刀切”。去产能的目的是抓住煤炭产能过剩的时机,大力淘汰落后的、低效率的、安全无保障、环境影响大的煤矿,优化生产和布局结构,因此,去产能要分区分类指导。首先,东中部及西南川渝的大部分落后产能,经过多年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等,基本没有再改造的价值,资源所剩无几,是关闭的重点对象。其次,去产能要有轻重缓急,没有效益的“僵尸”矿、事故矿是近中期去产能的重点。长期,要考虑压减安全保障程度低、灾害严重、环境影响大的煤矿。同时,去产能也是一项长期任务,目前政策考虑3-5年,时间偏短,应制定不少于十年期的煤矿退出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煤矿退出,使相关方面对未来有明确预期。第三,晋陕蒙宁资源丰富,查明保有资源储量9071亿吨,占全国的58%,开采条件好,开发潜力大,但考虑到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还需控制性开发。新疆煤炭资源丰富,但由于区位劣势,运输成本高,应作为煤炭资源后备区,主要满足疆内市场需求。青海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控制煤炭开发规模,不应再扩大。

  其次,应尽快形成去产能市场化法治化机制。近年来,关闭煤矿工作一直在进行,取得了巨大成效,政府相关部门功不可没。在去产能任务艰巨、时间有限的特定情况下,政府部门较多地使用行政命令的做法是必要和有效的,然而从长远看,市场化、法制化才是保证去产能工作走稳做实的根本途径。去产能不仅要看目标完成情况和效果,还要看去产能机制。当前去产能工作中出现的不少问题,主要是市场化法治化机制没有形成。这个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内容:经过科学论证的产能退出标准和合法的退出程序;完善的配套实施方案,如煤矿限期改造的合理时间、限期不达标退出的要求等;稳定的退出机制,用法制规范引导市场行为,即让煤企根据对市场的判断,自主选择增加投入改造煤矿或是关闭退出。政府相关部门则回归本位,负责市场监管,继续加大环保、国土、质量、安全、能耗等监管执法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严肃查处,倒逼落后产能加快退出。从长远来看,要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要支持煤炭与下游电力和钢铁等企业重组,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煤炭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既有赖于过剩产能的化解,更有赖于产能优化与转型升级,需将三项工作融合,实现煤炭行业的“瘦身”与“强体”。

  最后,关闭的煤矿不能简单一封了之,煤企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煤矿7100处,淘汰落后产能5.5亿吨/年,其中关闭煤矿产能3.2亿吨/年。预计到2020年,我国去产能煤矿数量将达到1.2万处,到2030年数量将达到1.5万处。煤矿直接关闭,不仅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还有可能诱发后续的矿山安全、环境和社会问题。据估算,目前的去产能煤矿中赋存煤炭资源量高达420亿吨,非常规天然气近5000亿立方米,并且还具有丰富的矿井水资源、地热资源、空间资源、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等。以安徽两淮矿区为例,在实施去产能政策后,至2018年底,去产能及关闭矿井数量将达到20处,这些矿井的剩余煤炭资源量达15.3亿吨,煤层气资源量为476亿立方米,水资源量约为23亿立方米/年,井田面积约有0.56亿平方米。若能做好去产能煤矿资源开发利用这篇大文章,不仅能够减少资源浪费、变废为宝,提高去产能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还可为去产能煤矿企业提供一条转型脱困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因此,对煤企而言,要转换思维方式,以前是只管挖煤,未来可考虑开发去产能矿井,开发水、煤层气、地下空间、工业旅游等资源潜力;以前是只重视煤的能源属性,未来应同等重视煤的材料属性等多元属性,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环境、科技优势。

资讯
煤矿低浓度瓦斯热利用前景可期
陕煤集团:产业协同显效益(关注)
黄骅港煤炭港区首季煤炭下水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图片新闻)
深化煤炭去产能需做好三项工作
山西开展打击煤矿违法违规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