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1月08日 星期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煤炭行业提质发展

别凡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1月08日   第 15 版)

  我国煤矿数量由2012年的1.3万多处减至7000余处、1200多处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产量占全国的75%以上、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6倍……2017年,煤炭行业无疑是交出了一份令人比较满意的答卷。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煤炭行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而这种变化,是近年来我国煤炭业变革进程中最为浓墨重彩的篇章。

  一直以来,我国煤炭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黏性非常大。截至2015年底,煤炭行业从业人数约有600万人。如此庞大的数量,使得我国煤炭生产总量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人均煤炭产量却与其他国家相去甚远。数据显示,我国大型煤企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远低于海外同行,人均年产量约1730吨,只相当于美国的二十分之一,印尼的五分之一。而从整个煤炭行业的人均产量来看,我国630吨的水平更是与发达国家的10000吨“不可同日而语”。尽管我国的井工矿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可能高于美国和印尼的露天煤矿,但如此巨大的差距仍意味着劳动效率极其低下。

  伴随着去产能,相关部门确定煤炭系统130万职工将被分流安置。这对被分流职工来说,自然意味着人生的再次选择,同样也考验着煤炭企业与地方政府。但是,从整个煤炭行业来说,如果要提升质量、转型升级,除了提高自动化程度并进行技术升级之外,通过减少职工数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煤炭生产成本之路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

  除了生产效率提升,煤炭行业的环境效益也日益凸显。大量落后煤矿退出,以及科技的提升,如保水采煤技术、沉降区控制等技术的应用,大大减轻了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环渤海港口禁汽运煤,运输方式的改变促使煤炭物流环节越来越“环境友好”;各种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也降低了煤炭终端消费对环境的污染。在环保税开征的背景下,环境效益的提升促使煤炭环境外部成本进一步降低,煤炭价格构成更趋合理。

  然而,上述转变并非简单的煤炭行业“减人提效”、“绿色转型”,更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一步。著名经济学家刘伟曾提出,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源、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效率提高如果赶不上成本提高,就会陷入低效益增长。可以看出,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之前,我国煤炭行业恰是陷入了这样的困境。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降低环境成本,妥善将大量煤炭从业人员分流到其他行业,在提升煤炭生产效率的同时,注重引导他们进入到其他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对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经济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两年的去产能,煤炭行业从业人数已经减少几十万。但是,煤炭行业效益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提升明显。同时,煤价也稳定在合理水平,对上下游用能产业稳定发展意义非凡。这表明,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质量正在悄然提高,现代化的煤炭经济体系正在形成。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退出重组10亿吨产能、分流安置130万职工,如此庞大的工程要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完成,如果只依靠市场一只手显然难以顺利实现,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实践也证明,在此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正是政府积极发挥有为之手,配合市场机制,煤炭行业在供应领域才得以快速有效地淘汰大量落后产能、提升产业集中度、加速释放优质产能。按照相关部署,下一步,煤炭行业将逐步以总量性去产能为主转向结构性优产能为主,从以退为主转向进退并重,通过先进产能有序增加,实现落后产能尽快退出,既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又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这意味着,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将迈入更高层次。

  未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煤炭势必加速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抢占世界煤炭科技竞争制高点,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开发应用,形成安全高效清洁的现代煤炭供应保障体系和利用方式无疑是必由之路。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现状及清洁能源发展速度,煤炭的时代远未结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清洁高效利用,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不仅是对煤炭本身的“正名”,也将有力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更对我国整个经济结构优化意义重大。

资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煤炭行业提质发展
关注
开滦范各庄矿多举措保机电设备正常运转(图片新闻)
山西焦煤集团混改提速
煤价上涨预期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