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1月08日 星期一

万里黄河架起新地标

——±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工程甘肃段跨越黄河纪实

本报特约撰稿 孙琦蕾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1月08日   第 24 版)

  图为±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工程甘肃段跨越黄河航拍。
  王鹏扬/摄

  2017年12月30日,在黄河白银景泰航道,随着甘8标段4712号铁塔最后一相导线成功跨越黄河,历经10余天的吉泉±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工程(以下简称“吉泉特高压工程”)甘8标段输电线路圆满完成了跨越黄河施工。

  “四最”工程 艰难跨越黄河

  作为中国西部煤电直供中东部地区的重要电力通道,吉泉特高压工程不仅是国家电网公司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标杆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在特高压输电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如今,它在万里黄河上空架起了一座新地标。

  跨越黄河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复杂的自然条件给施工造成巨大困难:地处山区,全线铁塔全部位于高山峻岭;河面宽阔,风力强劲,两基主跨越塔顶距离黄河水面的垂直高度达260米;加上基础施工防腐、材料运输、通道清理、线路通道狭窄等不利因素影响,施工难度超乎寻常。

  工程开展前期,甘肃省电力公司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支持,从设计、设备、施工、建设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要求及“三同时”方针,实施绿色施工措施;对内创新管理机制,精心调配人力、物力,多次组织专家对跨越施工安全措施进行研究,克服施工困难,强化过程管控,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

  技术创新 绿色环保施工

  黄河大跨越线路途经甘青宁黄土丘陵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地处甘肃景泰与靖远交接山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工程施工前,当地居民曾担心特高压建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面对环保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的跨越任务,业主项目部安全专责王泉在跨越现场对参建单位员工强调:“全体参建人员必须不遗余力地将环境保护工作做到位。”

  黄河南岸的主跨越塔呈“高低腿”状。王泉介绍:“对面4711号铁塔的基础采用全方位高低腿设计,这种基础设计大大减少了挖填方量,从而减少了水土流失,降低了工程造价。”据了解,吉泉特高压工程甘肃段全面应用不等高基础,减少方量,采用原状土基础,将地表扰动降至最小。至今,工程施工挖方90万方、填方90万方,实现挖填平衡,为绿色环保施工奠定了基础。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崎岖的山路上,大型材料、工器具通过货运索道运至施工现场。施工项目经理郑益民表示:“货运索道的统一、规范架设,提高了全线物资运输的安全性,同时减少了在设备材料运输过程中对地表及林木的破坏,不仅最大限度地保护山林生态,而且缩减了砍伐成本。”

  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既提高了直流输电效率,也节约了宝贵的土地和走廊资源。

  精细管理 科学管控现场

  一流的管理是铸就一流工程的关键。

  据了解,吉泉特高压工程甘肃段业主项目部以精细管理为抓手,详细编制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严格落实节点计划和保障措施;突出动态监管,通过日常检查、交叉检查、专项督查等形式,对施工运行和现场安全管控情况进行检查,保障了跨越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王泉介绍,为防止放线过程中牵引绳、导引绳落入河中,项目部采用了安全系数较高的4ד一牵二”张力架线施工方式。“此次跨越工机具重、导线放线张力大,困难很多,但现场有专人监管跨越段空中、水面的施工作业,一定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安全警戒负责人洪中泽说。

  此外,为提升施工效率,该业主项目部还创新管控手段,利用四旋翼无人机对施工线路沿线环境进行测试和实时监控。每个施工点都保证有“同进同出”的管理人员在岗。无人机拍摄资料可实时传送到后台端口,管理人员通过监控画面,可以随时掌握施工进展。

深圳用上云南清洁水电
资讯
关注
万里黄河架起新地标
陈殿柱:铁塔银线下行走32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