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1月01日 星期一

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区域能源交易市场

■陈妍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1月01日   第 19 版)

  “一带一路”区域集中了全球重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这些国家是未来我国能源合作的重点。“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旨在共同打造开放包容、普惠共享的能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要实现这一目标,应促进区域市场深度融合,致力于建成区域能源交易市场,共同参与和改善全球能源治理。

  一、建设“一带一路”能源交易市场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储量占全球储量的70%以上,今后20年内,区域内能源需求增量将占全球增量的60%以上。区域内能源合作是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建立区域统一的能源交易市场,形成反映区域能源供求关系的市场价格,既有利于保障区域能源安全,也有利于全球能源市场稳定。

  (一)提升区域能源定价话语权。“一带一路”区域无论是能源生产量、消费量还是消费增长潜力都处于全球领先,但在能源交易中一直以西方交易平台的价格作为定价基准。比如,亚洲市场的天然气定价主要采取与石油挂钩的长期协议价格,导致价格不能反映本地区天然气供需关系,“亚洲溢价”问题长期存在。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甚至长期处于“买什么什么涨”的被动境地。没有定价权就只能被动接受国际能源价格波动,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在全球能源治理中也缺乏与自身体量相匹配的话语权。建设区域能源交易市场,将大量生产者、中间商和需求者聚集在同一平台公开交易,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高效配置,形成反映区域能源供求关系和稀缺程度的市场价格,最终形成自己的定价基准,拥有定价话语权。

  (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在“一带一路”区域,能源是一部分国家竞争力之所在,却是另一部分国家发展的短板。建立统一的区域能源交易市场,形成公平透明的价格,促进交易活跃,对供需双方都有利。交易市场除了价格发现功能外,还能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创造和满足区域能源投融资需求,使资金需求方和供给方更好匹配,提高投资效率,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三)推动沿线国家结成命运共同体。能源交易市场特别是油气交易市场离不开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随着区域能源市场规模的扩大,交易品种和交易产品逐步实现多样化,必然促使各国加强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这将进一步增强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联结,使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推动区域国家结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并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二、构建区域能源交易市场的基础要素和现实条件

  (一)基础要素。从国际实践看,构建“一带一路”能源交易市场至少需要两个基础要素,即能源交易平台和国际化的货币。

  1.能源交易平台。能源交易平台发挥着能源价格信号的产生与传递,规避能源市场风险的作用,是成熟的能源市场必备的要素。石油交易市场是历史最长、最活跃的能源市场,自上世纪80年代石油期货产生后,石油的金融属性日趋明显,全球大部分石油交易都是通过金融市场完成的。纽约商品交易所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形成的石油期货价格直接影响全球石油市场定价。天然气市场虽然不像石油市场的金融属性那么明显,但也有独立的定价体系,北美和欧洲分别拥有美国亨利中心和英国国家平衡点两大天然气交易枢纽,形成的天然气价格是国际天然气价格的标杆。

  2.国际化的货币。国际化的货币是区域能源交易市场的另一基础要素。全球重要的石油市场、天然气市场都在美国和欧洲,而美元、英镑和欧元恰恰是最重要的全球性货币。反映能源与货币之间关系的最好例证是石油美元。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正式脱钩后,美国通过与沙特签订协议约定石油继续以美元计价交易等一系列举措保住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而美元强势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也使得石油市场迅速发展成为全球市场,目前已是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实条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成熟度差别较大,竞争性市场体系难以自发形成,但很多国家意识到建立区域能源市场的重要性,已开展相关探索和尝试。

  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很多国家致力于建设面向区域甚至全球的油气交易平台。近年来,中国、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都在探索建立油气交易平台。新加坡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原油交易中心,具备建立能源交易平台的基础,但由于市场规模和资源条件制约了石油和天然气现货交易量。日本和韩国本身市场容量有限,比如,对于天然气消费来说,两国主要是液化天然气(LNG)市场,在构建区域油气交易平台方面存在先天缺陷。中国也一直致力于建设区域油气交易平台。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自身生产相当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同时大量进口石油、管道天然气和LNG,具备建立区域油气交易平台的最好条件。目前,中国上海期货交易所下设的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已经准备推出原油期货。同时,中国已经建立了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和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两家国家级油气现货交易中心,这两家交易中心均位于“一带一路”区域的重要位置,有助于实现区域能源市场的相互联通,形成统一市场。

  其次,人民币国际进程加快,有望作为区域能源市场的交易和计价货币。目前“一带一路”区域的能源交易和投资多以美元作为交易货币,不利于交易双方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降低交易成本。随着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币成为有影响的国际货币正在提速。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与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规模达2万多亿元;在我国贸易结算中,人民币占比已达30%左右。在区域能源合作中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情况也有所增多。中国与俄罗斯签署的中俄天然气协议(东线)全部采用人民币结算;卡塔尔建立了人民币清算中心;沙特加快了与中国合作步伐,有意将人民币作为石油交易结算货币。中国是很多沿线国家最重要的能源贸易伙伴,提高区域内使用人民币的比例,将为沿线国家构建金融安全锚,维护区域经济金融稳定。而把人民币打造成稳定可靠的国际货币,是中国希望向全球和区域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也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不仅符合中国国家利益,也符合区域国家对于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相关建议

  (一)与沿线国家加强政策沟通,形成共识。区域能源市场建设需要获得沿线国家的广泛支持,形成最大共识,这是区域市场建设的根基。基于此,各国应加强政策沟通,积极推进各国国内相关领域的改革,包括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加强数据开放和共享机制,放开对能源市场的过度管制,鼓励市场竞争,加强金融监管合作等。

  (二)利用现有机制,根据现实条件,分区域稳步推进。在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东盟“10+1”框架下,探索区域交易平台建设的有效路径,加强对话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在上合组织、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框架下,探讨区域能源安全和市场稳定等问题,以及人民币结算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在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等多边机制下,推动中国与中东能源关系发展,制定综合应对能源供应风险的有效策略,以及开展石油期货方面的合作。

  (三)加强我国油气交易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货交易,加强与新加坡原油交易所、香港国际石油交易所等地较为成熟平台合作,逐步扩大对“一带一路”区域原油交易定价影响力。将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和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建成面向“一带一路”区域的油气交易平台。鼓励在能源高消费和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的地区继续建立油气交易中心,通过竞争最终形成面向“一带一路”区域的基准价格。与新加坡或俄罗斯等国合作开发区域天然气价格指数。同时,加快国内油气体制改革,促使交易中心发挥应有功能。

  (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能源合作中人民币计价结算比例。“一带一路”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历史机遇,而能源将成为推动二者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重要工具。中国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中,俄罗斯和中亚5国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相对更高,可优先协商在交易中加大人民币结算比例。发挥好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作用。该中心处于“一带一路”核心区,具备“境内关外”的地缘优势和全国最优惠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政策优势,建设以中亚地区为目标的离岸金融市场,加快人民币向西“走出去”的步伐。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区域能源交易市场
创新驱动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