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别凡报道:12月15日,在第三届“创蓝”国际清洁空气大会上,清洁空气创新中心与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联合发布了《散煤治理与清洁取暖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基于京津冀清洁能源改造项目研究提出了清洁取暖的实施原则、工作实施流程、技术路线分析及局限性,为帮助我国北方地区推进清洁能源取暖改造工作提供了诸多技术路线选择。《指南》认为,不同地方在制定清洁取暖政策时要因地制宜地开展资源分析与长远规划。
《指南》提出,清洁取暖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民生问题。不仅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后期维护和保养工作也必须严抓落实。要做好应急预案以应对极寒天气或者能源供给设备故障等情况,让用户有信心持续采用清洁方式供暖。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在会上表达了类似观点。郝吉明认为,当前对于京津冀地区的散煤治理虽出现了部分困难,但是散煤治理的方向是对的。使农民摆脱烧煤、烧柴是历史性的进步,但是问题就出现在了我们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遇到一些问题协调得不好。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些都是前进中的困难,郝吉明认为,散煤治理表面上看是为了改善清洁空气采取的能源转型,实际上更应是一个民生工程。
《指南》提出,要制定清洁取暖工作首先要坚持环境效益优先,同时要因地制宜地开展资源分析与长远规划。对能量供给侧与用能侧都应提出提高能效的要求。在供给侧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不同品位能源的价值,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如针对天然气,可以考虑优先选用热、电、冷三联供,同时用于支持供暖、供冷和其他需求。在用能侧可采用加强建筑保温、改善建筑采光,同时室内采用高效换热散热的形式,并在能源利用机制上做到灵活调控,有效减少过量供热。同时,清洁取暖技术路线的选择要有经济可持续性、重视技术示范与评估,同时加强宣传教育。
清洁空气创新中心主任解洪兴表示,清洁能源取暖的方案制定和技术路线选择需要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特点,同时兼顾考虑地区规划、未来的建设搬迁计划等因素,因地制宜,重点考察本地区资源的空间与时间分布特点和城乡未来发展、产业规划布局。从空间上,要注重本地资源分析,结合自身电网、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及可再生能源的分布情况进行技术路线的选择;从时间上,技术路线的选取要充分结合本地区的远景规划,考虑技术路线在本地城乡规划期内的运行时间,避免在有拆迁和移民计划的地区选用成本回收期过长的技术路线;关于产业规划,在考虑余热利用等工业热源利用时也需要充分论证提供热源的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技术优势,确保其符合本地区的产业规划。避免在管网建立后出现热源企业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正常运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