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

“一带一路” 国际能源高峰论坛主旨发言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12月18日   第 02 版)

  国际能源署亚太部主任 Aya Yoshida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 谢秋野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参赞 Siraj Ahmad Khan

  北京燃气集团董事长 李雅兰

  国际能源署亚太部主任  Aya Yoshida

  中国将持续引领全球能源转型

  中国对于国际能源署(IEA)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IEA现任署长比罗尔上任后第一个访问的国家就是中国。我们高度重视与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的合作,其中中国毫无疑问是关键国家。

  中国正在引领全球能源转型,IEA希望中国向清洁能源的转型取得成功,并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近期IEA发布了一个针对中国的特别报告,我将重点介绍一下这个报告的内容,同时就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全球的情况。未来25年,全球人口预计将增至超过90亿,届时每四个月全球新增的人口总数将与今天的上海市人口相当。到2040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将比目前高出30%左右,其中2/3的需求增量来自亚洲发展中国家。中国虽然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但随着中国能耗水平的降低,印度将成为需求增长最大的国家,大约会占到全球需求增量的30%。能源消费产生的排放与空气污染有直接联系,这意味着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其中中国的一系列政策已经取得了效果。

  根据IEA预测,到2040年,欧洲和中国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将明显下降,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排放将大幅增加。预计到2040年,全球将有420万人死于室外空气污染,比现在高出40%。

  接下来是关于未来电力结构的预测。目前全球最主要的电源是煤电和天然气发电,到2040年,由于发展中国家强劲的需求增长,煤电仍将是主力电源,同时气电会有很大增长,核电也略有增长,但最大的增量将来自可再生能源电力。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源于技术的进步。自2010年以来,风电成本已经下降了25%,光伏成本则下降了70%,随着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光伏在很多国家将成为最便宜的电源,我们预计这样的情景会出现在2025年的印度和2030年的中国。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将持续引领全球能源转型。IEA预计从现在到2040年,中国在各种低碳技术的投资中都将占据高份额,其中太阳能和风能投资都将占到全球投资总额的28%,电动车投资份额将超过40%。

  与此同时,未来电力可及性也将出现转变,在偏远地区,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和创新的离网商业模式正在改变能源脱贫的方式。目前全球45%的人口在使用煤电,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人口则占到30%,非洲等常规电源匮乏的国家和地区都在选择发展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这个比例会进一步升至61%,全球每5个人中就有3个人能够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

  当前全球能源市场都在转型,传统化石能源将越来越少,可再生能源会越来越多,包括中国在内的每个国家都要有条不紊地调整相关政策。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推进能源转型,将对全球的能源贸易、能源可及性、环境保护、气候变化产生深远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可再生能源成本正在不断下降,治理空气污染和能源可及性并不一定会相互冲突。当可再生能源变得越来越便宜,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可再生资源让更多人获得能源。在这方面,中国有能力率先垂范。

  最后我想说的是,全球协力向清洁能源转型能够实现多个政策目标,包括治理空气污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最近几年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可供非洲、东南亚、南亚国家以及其他国家借鉴和分享。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如果可以成为绿色的“一带一路”倡议,那么中国将在能源可及性及实现绿色能源转型方面成为全球典范。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  谢秋野

  十九大报告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指明方向

  近几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的决心彰显,特别是一些重大能源项目,一批已经投产,一批正在建设,还有一批正在规划和酝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十九大报告为开展“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国际能源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带一路”国家能源资源和中国互补性强。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2016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4.6亿吨标煤,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3.6亿吨标煤,同比增长1.4%,其中消费煤炭37.8亿吨,居世界第一;原油5.7亿吨,居世界第二;天然气约21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非化石能源5.8亿吨,居世界第一。

  我国能源资源总体来讲是富煤、少油、缺气。2016年能源进口类型主要是油气。原油、天然气、煤炭净进口分别为3.8亿吨、719亿立方米和2.6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达64.4%,天然气对外依存已达33.5%。未来中国油气进口量还将进一步提升,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能源资源贸易合作,能够在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中国提供能源供应,实现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资源丰富,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与我国少油缺气的能源储量形成了互补。从资源分布和可采储量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石油、天然气储量和开采量十分丰富,占到世界石油、天然气总量的绝大部分。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消费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0%左右,即36.9亿吨标煤,消费水平偏低。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发展来看,人均装机为460瓦,世界平均水平为780瓦左右,中国是1233瓦。因此,如果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还需要新增装机10.4亿千瓦。而要达到中国水平,则需新增装机25亿千瓦。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力增长还有很大空间。这也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从我国能源技术发展来看,经过几十年发展,能源和电力技术快速发展,从电网到油气勘探开发到核电、水电、煤电再到新能源开发,技术优势明显。同时,我国电力技术,包括装备水平和造价水平,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绝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化,客观上看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总体来看,国际能源合作主要面临政治、经济、商业、法律等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是地缘政治、国家稳定、社会安全等方面。经济风险,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是否能够持续发展、经济承受能力、金融体系,以及与中国的双边贸易等。商业风险,包括税收、投资的便利性、投资效益、回收、汇率等。法律方面,各国法律体系完善程度不同,包括法律纠纷、维权的法律成本等。

  此外,中国在标准规则等软实力方面也存在不足。包括“一带一路”部分国家对中国标准体系的采纳程度较低;对中国能源装备产品认证认可度低;亟待加强懂经营、善管理、通业务、会外语的复合型国际人才队伍建设;咨询机构“走出去”步伐较慢;中国在国际能源治理中参与度不够。

  应对这些挑战,我有三点建议。首先加强政府的宏观引领和统筹协调。加强政策沟通,就能源发展政策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协调,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推进务实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建立完善双边联合工作机制,通过编制能源合作规划、签署合作协议等方式,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能源领域重点合作项目落地;搭建“一带一路”项目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信息共享,推动项目合作。

  其次,提升企业的市场研判和国际化运作能力。企业应加强对目标市场的研究和甄别,对能源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建立科学的项目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项目风险预警机制及防控体系;积极履行项目所在国的社会责任,重视技术转让,带动当地就业及经济发展;树立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跨国经营能力。

  最后,发挥智库的咨询研究及平台作用。发挥智库的专业研究能力,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依托智库建立国际合作平台,发挥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际交流,开展能力建设,促进人员往来;发挥智库的专业技术优势,为企业开发能源项目提供咨询服务。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参赞  Siraj Ahmad Khan

  中巴能源合作正在“开花结果”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我们的合作是基于双方互相尊重和互利共赢的原则,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巴基斯坦和中国在能源方面的合作,特别是“一带一路”相关的合作。

  目前巴基斯坦的主力电源是水电和火电(基于进口燃料油),尽管有煤炭储量,但2000年之前几乎从未使用。在上世纪90年代和2000年初的几年里,巴基斯坦的电力投资总体呈下降趋势,同时由于政府换届,也没有新的大型水电站投产。随着人口和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目前巴基斯坦的电力供需缺口达到450万千瓦,在夏季用电高峰,最高缺口达到850万千瓦。巴基斯坦能源需求年均增速在6%—10%左右,到2025年,全国电力需求预计将从2000年的1100万千瓦增至5000万千瓦。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巴基斯坦,双方就“中巴经济走廊”达成共识,并于当年7月份签署备忘录,这个时间比中国政府发布“一带一路”倡议还要早几个月。“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旗舰项目。2014年11月,在巴基斯坦总理访问中国期间,两国签署了中巴能源合作框架协议,其中的能源项目占到整个“中巴经济走廊”460亿美元合作项目的2/3。目前“中巴经济走廊”第一阶段的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

  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电力项目总装机达到1700万千瓦,分为两类:优先项目和积极推动项目。目前优先能源项目共15个,装机1111万千瓦,另有5个优先推动项目,总装机为141.5万千瓦。此外还有450万千瓦的项目也将纳入“中巴经济走廊”。

  目前中巴两国的能源项目合作推进顺利,且已开花结果,包括火电、水电和可再生能源项目(风电和光伏)。几个进口煤炭项目正在进行中,巴基斯坦也在同步开发本土的煤炭资源。结果就是大城市的电力短缺大幅缓解,4年前每天停电8小时,现在几乎不停电。

  “中巴经济走廊”的主要能源项目有:卡西姆港燃煤电站(132万千瓦),首台66万千瓦机组已于今年11月投产,第二台机组将于2018年2月投产;萨希瓦尔火电站项目今年年中已投产发电;苏基克纳里(87万千瓦)水电项目,将于2020-2021年竣工;昂国塔尔火电厂(132万千瓦),将于2019年竣工;巴哈瓦尔布尔光伏项目(100万千瓦),目前已完成30万千瓦;卡洛特水电站(72万千瓦),首台机组将于2021年投运。

  中巴能源合作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油气。目前主要有两个项目:一个是瓜德尔港LNG终端和瓜达尔港-讷瓦布沙阿天然气管道,另一个是北南天然气管道。

  巴基斯坦电力需求将在未来10年内翻番,接下来巴基斯坦能源结构的调整方向是逐步提升本土煤炭产能,开发可再生能源、水电和核电。巴基斯坦的水电潜力是4500万千瓦,光伏潜力是1亿千瓦,风电5000万千瓦。

  便宜且丰富的电力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中巴经济走廊”的能源项目已经极大缓解了巴基斯坦的电力短缺,随之而来的是外国投资的增加。巴基斯坦未来的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欢迎大家来巴基斯坦寻找合作机会,希望中巴两国的能源合作继续深化下去。

  

  北京燃气集团董事长  李雅兰

  一带一路与天然气发展关系密切

  当前,北京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天然气消费城市,天然气年供应量超过160亿立方米,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达到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煤炭消费量控制在950万吨以内,城六区和南部平原地区基本实现了无燃煤。现在北京市已经有580多万的天然气用户,天然气管线已经超过了22000公里。

  作为北京天然气供应的主体企业和全国最大的城市燃气企业,北京燃气在“立足北京、内外并举、专注燃气、上下延伸”战略的指导下,为首都能源转型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投资了北京之外的城市燃气项目,以及气田开发、长输管线和储气库建设等项目。此外,我们也在积极推动分布式能源的发展。

  北京燃气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今年按照国家相关战略部署,开展了与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下称俄油)的合作,具体合作内容是:北京燃气以11亿美元现金收购方式获得俄油上乔油气田公司20%股权及未来相应分红收益,并获得上乔油气田及周边区块未来供应中国每年约100亿方天然气的优先购买权。项目于今年6月份已完成了最终交割工作。

  上乔油气田是西伯利亚东部最大的油气田之一,原油可采储量约2.1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接近100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气田计划于2020年投入生产,生产的天然气可通过在建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输往中国。

  从财务投资角度讲,上乔油田已进入成熟开发阶段,年产原油约850万吨,北京燃气与俄油的成功合作能给北京燃气带来丰沛的现金流和利润。

  从战略投资角度讲,与俄油的合作使北京燃气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第一次通过获取境外丰富的油气资源,提升了首都及东北地区市场的天然气保障能力;第一次获得惠誉、穆迪、标普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A类评级;第一次在国际资本市场成功融资;第一次完成了超过十亿美元大型境外交易、集团成立了第一家境外公司。

  通过合作,北京燃气在“一带一路”建立起“桥头堡”,并建立了与“一带一路”国家互信互利的良好协作关系,为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与俄油开展合作的同时,北京燃气还通过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今年10月26日举行的国际燃气联盟(IGU)主席竞选中,在以北京燃气为核心的竞选团队努力下,中国当选IGU任期主席国,我本人当选任期主席,同时北京市也获得了2024年的世界燃气大会主办权。

  IGU是世界燃气行业最权威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成立于1931年,由来自92个国家和地区的164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组成,代表全球97%的天然气市场,IGU的宗旨是在全球倡导天然气发展,IGU主席是全球燃气行业代言人,在全球能源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

  “一带一路”、IGU与天然气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中有将近50个是IGU成员国,其中既有俄罗斯、伊朗等天然气资源大国,也有印度等天然气基础设施落后、但消费潜力巨大的国家。

  未来9年,中国将在IGU发挥重要领导作用,特别是2021—2024年,中国将担任IGU主席国,主导IGU的发展。应该说中国成为IGU主席,将使能源领域的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和传播;将为“一带一路”天然气资源国带来更多资金、技术和经验,促进天然气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国的能源安全;将促进天然气“亚洲溢价”的减少,提高我国的国际天然气议价能力;将使国际社会更全面的了解中国的政策,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展望未来,北京燃气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利用好IGU平台,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天然气在中国和全球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我们一致认为,天然气是未来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同样需要天然气的陪伴,天然气已被国家定位为主体能源,我们应致力于解决好当前制约其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才能满足未来我国能源转型的需要。从更深层次分析近期备受关注的天然气供应紧张问题,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的天然气储气调峰能力欠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明显不足,且全国天然气管网并没有互联互通。我认为,要想解决气荒问题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下大力气,否则天然气发展将会受到重大制约。

“一带一路” 国际能源高峰论坛主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