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12月04日 星期一

五年内天然气供应将持续紧张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12月04日   第 14 版)

  本报讯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当前天然气市场面临季节性供应紧张的挑战,五年内供需紧张还将持续。”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天然气市场高级经济师徐博在11月28-30日召开的中国天然气行业市场化发展大会上说,“按照目前大约2300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量计算,有效储气量必须增加230亿立方米,才可实现保供。”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数据显示,未来天然气需求增长空间巨大,2030年和2050年天然气需求分别将达6200亿立方米和7500亿立方米。2030年前,因雾霾治理等因素,“气代煤”措施将促使天然气在工业、居民以及发电部门的消费快速增长,到2030年年均增速达8.1%。2030年后,特别在2040年后,因工业居民等部门用气量基本达到饱和,天然气需求增速将明显放缓。

  但目前,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长跟不上消费增长,进口依存度加大。保供问题严峻,季节性供应紧张影响部分天然气工业用户利益。加之体制改革任重道远,利益调整巨大,“因此保障天然气长期供应安全,离不开页岩气、煤层气和煤制气这些‘国产气’来解决能源安全和供应紧张问题。”徐博说。

  徐博表示,2020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将达2100亿立方米,这与《天然气“十三五”规划》提出的2070亿立方米较为接近。其中常规天然气1700亿立方米、页岩气150亿立方米、煤层气100亿立方米、煤制气150亿立方米。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胡卫平也指出,保证气源长期稳定供应,还需尽可能动用已探明、可使用的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

  然而“国产气”开发利用面临挑战,煤制气规划庞大,但目前还处于“负盈利”,页岩气受低油价影响了投资,煤层气开发一度停滞不前。

  徐博指出,这是由于“国产气”不仅要面临勘探对象越来越复杂、资源品相越来越差的现状,还要面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制约和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

  “以页岩气为例,作为难动用的储量,虽然‘三桶油’起到打前锋的作用,但还处于起步阶段,距美国已知的商业使用普及有非常大的距离,归根结底也并不是技术的巨大差距,而是难在对页岩气物性的了解和商业化的了解。”胡卫平说,“商业开采需要队伍支撑。美国是市场经济,大规模开采由为数不多的跨国公司作业,装备和技术反而是由成千上万家的中小企业提供,并不断推荐自己的最新技术,降低成本,形成技术迭代更新。在此过程中,美国页岩气始终站在较低的门槛上。而中国门槛高,‘三桶油’进行开发,开采出气不进行技术交流,自我封闭较为落后,客观来看阻碍了页岩气发展。”

  煤制气方面,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国内不同阶段煤制气项目近70个,包含投产、在建和前期准备工作等,涉及产能超过2000亿立方米/年,但已投产的产能累积不到50亿立方米/年,仅占规划项目规模的约2.5%。

  多位与会专家表示,目前出现的气源供应紧张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管道互联互通、应急储备保障体系不完善所致。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16年,中国地下储气库实际工作量为76亿立方米,仅占去年天然气消费量的3.7%,而全球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有效工作气量占比在10%-15%之间。

  “国内LNG接收站储备能力也比较有限,日本的LNG接收站有35个储罐,中国接收站只能处理2-3个储罐,基本可以满足生产运营,但处理能力不足、输送能力有限。”徐博说,“华北地区冬季一天消费量近5亿立方米,但应急储备仅1亿立方米。”

  未来,中国天然气市场还有15年左右的快速增长期,2016年我国城镇气化率达57%,预计到2020年达到60%,2030年达到70%。与会专家均表示,气源供应紧张是老问题的新表现,今后需要完善立法并落实责任主体,将竞争性的环节放给市场,鼓励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天然气开采、进口,加快管道、LNG接收站、储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平开放,通过增加竞争来降低成本,才是促进天然气普及利用的根本之道。

  (渠沛然)

资讯
五年内天然气供应将持续紧张
关注
四川石化开启绿色检修模式(图片新闻)
2020年炼油能力过剩近2亿吨
石化企业“走出去”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