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12月04日 星期一

践行卓越之路 铸就华龙之“心”

——中国核动力院自主研发华龙一号反应堆及一回路系统侧记

本报记者 吕银玲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12月04日   第 11 版)

  华龙一号,中国的核电名片。在历经近三十年的自主研发、创新探索后,获得我国项目质量管理方面的最高荣誉——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

  11月28-30日,在全球卓越大会暨第十七届全国追求卓越大会上,中国质量协会对5家荣获第十七届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的单位进行了表彰。由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下称“核动力院”)自主研发设计的华龙一号(ACP1000)反应堆及一回路系统成为核领域第一个获得此奖的项目。同时,核动力院荣获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称号。

  核动力院始建于1965年,在五十多年军工任务中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传承着团结奋进的精神传统。如今,在军民融合之路上,其科研条件优势明显。

  近五年,引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后,核动力院在技术创新、项目质量管理等方面积极变革,引领国内自主三代核电发展。

  那么,核动力院是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下攻克技术难题、实现管理创新的?卓越绩效模式对核动力院的项目完成起到怎样的作用?近日,记者对话该项目负责人、专家,重走了华龙一号(ACP1000)的“卓越之旅”。

  买进还是自建?

  “177组元件”堆芯迎难而上

  “177组元件”反应堆堆芯是华龙一号自主技术的核心概念。可以说,它是这条巨龙的眼睛,有了它,中国三代核电方有自主之魂,方可腾飞寰宇。

  然而,“点睛”并非易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急需核电提供能源,而中国大型商用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却基本引进国外技术。核电技术究竟应该买进还是自建,一时间众说纷纭。长期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的核动力院人坚信“核心技术买不来,只能靠我们自己”。当时的核动力院副院长张森如下定决心:“我们要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满足更高安全要求和安全标准的百万千瓦核电站。”

  “堆芯部分如果受制于外国,核电站工作就永远没有前途。”张森如说,一定要研发出自己的堆芯型号。

  当时的核电堆芯一般有157组元件,为了提高功率和安全性,张森如提出,在原有基础上每边增加5组元件,4边共增加20组元件,形成共177组元件堆芯的设计。“若再加更多元件,核电站的其它设备不一定满足得了。经过大量论证,177组元件堆芯是最佳方案。”张森如解释。

  整个堆芯结构一旦发生变化,蒸汽发生器等主要设备都需要重新设计。在此基础上,核动力院又瞄准全球三代核电寿命要求,改进了压力容器设计,使核电站能够运行六十年之久。

  “177组堆芯”成为我国三代核电区别于国外技术的最主要特点。但在以引进国外核电技术为主的背景下,这一技术被认为太冒进,在国内建示范堆的计划迟迟得不到批准。而出口海外的话,又往往因国内没有示范堆而遭遇门槛。核电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缺乏自主性的局面,让核动力院人心急如焚。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中核集团提出在“177组堆芯”概念基础上,采用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双层安全壳等安全措施,使它达到三代安全水平。

  2012年1月,中核集团下达“ACP1000三代核电技术研发”任务书,华龙一号项目全面启动,截至目前,华龙一号核电设备国产率已达91%。

  项目副总设计师刘昌文称:“我国曾广泛引进各国核电技术,这为我们把各种技术特点摸透、进一步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厚积薄发、兼取众长,华龙一号为全球核电行业贡献着中国智慧。

  集体攻关

  打造“核动力院速度”

  “我们有技术实力,却一直没有项目,没有发挥实力的舞台。”核动力院科技处副处长许余感慨。以“177组元件堆芯”为核心的华龙一号项目终于搭起了这个舞台,这给他们带来极大鼓舞。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项目,成为他们努力的方向。

  2012年,经过多方调研,核动力院正式决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打破原有的“院-所-科室-课题组”垂直多层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从此,一些棘手的研发、试验堡垒被接连攻破。

  蒸汽发生器的研制就是个典型例子。蒸汽发生器是核电站的关键设备之一,被称作“核电之肺”,要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圆中国核电人“走出去”之梦,就必须攻克蒸汽发生器自主研发的难关。为此,核动力院成立专门的攻关组,开展自主设计研发工作。同时,为提高研发效率,采用“课题负责人中心工作制”,把传统的金字塔形科研管理过程改为倒金字塔形,一切为项目服务。

  谁对项目的技术状态最了解,谁就当负责人。作为蒸汽发生器研发设计专家,张富源成为攻关组组长,并整合了行政指挥系统和技术指挥系统。他说:“我本来只是技术方面的设计师,没决策权,协调工作很困难。院里委任我当这个攻关组组长,赋予我项目管理指挥权,可以组织跨所讨论,随时协调、随时拍板,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

  攻关组迅速聚集各个所的有关力量,科技处副处长许余、二所所长李朋洲、设计所副所长曹锐,都成了张富源这名技术组长的“副手”。许余感到新的管理模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自己的工作观念:“科研项目需求提出来,我们就必然听他的。为啥?为了充分调动资源,为了快速完成项目!”

  经过两年团结一致的艰苦攻关,他们终于研发出ZH-65型蒸汽发生器标准设计,并通过专家审查。2016年底,该院自主攻关设计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台蒸汽发生器诞生并开始水压试验。

  正常需要十年左右完成的任务,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下,超速完成。华龙一号项目自立项至今,在技术上已产生22项科研成果,5项达国际领先水平,一系列科研指标达国际一流水平。华龙一号成为目前全球唯一按照计划进度建设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工程。

  核动力院院长罗琦说:“卓越绩效模式总的要求就是要不断追求进步,要有对标,要比同行做得好,比自己过去做得好。”不断追求卓越的态度,造就了令人瞩目的“核动力院速度”。

资讯
践行卓越之路 铸就华龙之“心”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首台蒸汽发生器吊装就位(图片新闻)
京能华源热力涿房输热线路贯通(关注)
项目不确定性影响核电人才培养
华能杨柳青热电精益管理促逆势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