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10月09日 星期一

能源低碳化是一条艰难却必由之路

——专访2017年“扎耶德未来能源奖”终身成就奖得主李俊峰

本报记者 朱妍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10月09日   第 19 版)

  李俊峰

  编者按

  距离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启动已不足百天,一个或达千亿级规模的市场呼之欲出。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低碳发展为导向,碳交易也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之一。因其特殊的市场化机制、启动前的重重猜想而备受关注。 

  进入启动倒计时,全国统一碳市场将如何推进?除此之外,我国是如何主动参与《巴黎协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能源在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带着问题,本报记者于近日专访了“扎耶德未来能源奖”终身成就奖得主、巴黎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成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及研究员李俊峰。      

  

  把发展装进环境的“笼子”

  中国能源报:我们在谈论气候变化问题时,究竟在谈些什么?

  李俊峰:应对气候变化,其实是一个关于发展转型的问题,主要包括增长方式转型,即解决“碧水蓝天”的问题,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生活方式转型,控制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倡导绿色慢节奏生活;能源系统转型,也就是能源的清洁化和低碳化革命。

  1992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015年的《巴黎协定》、2016年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都提到了这一问题。人类发展的目标就是让生活更美好,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照顾到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平衡,实现共同繁荣,并不危及子孙后代的发展安全。

  与此同时,还要控制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既要发挥其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又要防止它的破坏力,重点就在于创新可持续发展技术,把发展装进环境的“笼子”,通过《巴黎协定》这样的红线进行约束。我国提出的自主贡献就是一条红线,各地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改善、不能恶化也是一条生态红线。

  中国能源报:可否进一步阐述气候变化与能源革命的关系?

  李俊峰:有人觉得这二者离自己很远,其实不是。人类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正是引发气候变化的主因。对此,《巴黎协定》提出到本世纪末,将温升控制在不超过2度,最好不超过1.5度的目标。

  过去以高资源消耗为支撑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要求。气候变化约束人类行为,也促成发展方向的选择。直到本世纪末,能源低碳化都将是一条极其艰难但又必须要走的道路。我国已经开始了能源革命,且态度非常坚决,再三强调全面履行《巴黎协定》,百分之百兑现承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走出能源低碳化的新路子

  中国能源报:您说的能源低碳化“极其困难”,难在何处?

  李俊峰:全球的能源系统转型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1955-1972年清洁化阶段,通过减少对煤炭的依赖等手段治理大气污染,完成从煤炭向油气时代过渡;第二是1972-1992年高效化阶段,为应对石油危机后能源枯竭的威胁,而大幅提高能源效率,以较少的能源创造更多的财富;第三阶段约从1992年到本世纪末,即能源低碳化时代,为应对气候变化,用非石化能源代替石化能源。

  然而我国并未跟上世界能源清洁化步伐,能源效率较低,目前能源消费超过80%为高碳能源,其中60%多是煤炭,低碳转型之路比大多数国家更困难。具体来讲,一是难在观念,我国能源行业长期处于垄断,作为“抱着的孩子”尚未跟上世界潮流,要知道是发展转型推动非化石能源的使用,而不是因为化石能源用完了。二是难在市场化进程不足,清洁能源作为好东西却未卖出好价钱。三是难在清洁能源产量比例较小,从量变到质变还需一段过程。

  中国能源报:困难之下,我国的低碳化道路怎么走?

  李俊峰:发达国家主要依靠化石能源消费实现了现代化,然后转向非化石能源消费。如美国人均20吨二氧化碳实现了现代化,然后降至15吨以下,欧盟从人均10吨降到7吨以下等。我国或可在7吨至10吨之间实现现代化,然后降到5吨以下,并且是通过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相结合的方式,走出一条新路子。

  发展转型成就了能源系统由煤炭向油气时代的过渡,也一定会推动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变。而这,离不开像德国一样重视环保的观念,像美国一样用市场手段推动技术转型等因素。

  碳市场是能源转型的润滑剂

  中国能源报: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碳交易目前呼声很高,并将在年内启动全国统一碳市场。您对此怎么看?

  李俊峰: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是我们对国际的承诺,也是碳减排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启动只是一个程序,更重要的是正视其困难。

  我国经济体系的市场化改革还在路上,石油、电力等仍为国家定价,而非市场化运作。“碳”是依附于能源产品而计算出的“衍生品”,碳市场则是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结合,更像一个“人造”市场。主要产品尚未商品化,“衍生品”更难实现市场化,还需一系列规则设计。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要慢慢来、有耐心。做好了,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更是能源市场化进程中的润滑剂。

  中国能源报:能源企业如何应对困难带来的不确定性?

  李俊峰:提起不确定性,大家可能会想到特朗普事件。其实“黑天鹅”不会改变世界,因为技术进步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面对当前清洁、低碳能源的需求,清洁化和低碳化便是能源企业的发展方向,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技术创新也须适应可持续发展新趋势。同时,按照万物互联原则构建价格透明、服务透明的市场化体系, 不断降低成本,满足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的需求。

  清洁化、低碳化和智能化的能源系统将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这是一个“鸟枪换炮”的自然过程,而非“壮士断腕”或“刮骨疗毒”,我们应该积极拥抱这一天!

能源低碳化是一条艰难却必由之路
资讯
新疆哈密:光伏发电扮靓戈壁(图片新闻)
中国首家低碳计量试点在镇江设立(关注)
江西:“红色热土”加速绿色崛起(绿色长江行系列报道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