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10月09日 星期一

资讯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10月09日   第 14 版)

  中哈原油管道

  开启无人机巡线模式

  本报讯  “飞机自检无异常,地面站已连接,GPS信号正常,具备起飞条件,准备起飞。”伴随着一阵“嗡嗡”声,日前,一架固定翼无人机飞到肯基亚克—库姆科尔管道0至137公里段上空,开始了中哈原油管道无人机巡线现场试验,投运十多年的原油管道线路空域迎来了“天降奇兵”。

  中哈原油管道穿越荒漠、山地、草原、河流,历经2834公里将哈国原油输送到中国。管道点多线长面广,沿线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极为复杂,融雪春汛和冬季强风大雪致使管道安全巡视困难重重。传统人工巡线和直升机巡线都有一定的难度和潜在的安全风险,而快捷高效的无人机巡线就成为保护管道的新方法。

  无人机搭载有高精度摄像设备,巡线时可通过无线传输将管道线路和周边地理信息实时传回到远程控制车显示屏上。当发现异常情况时,操控人员就及时向管道调控中心汇报,实现生产预警、巡查联动等功能。除了原油管道干线巡查外,无人机还可以在预防打孔盗油、防止水体污染、大型施工督查等方面大显身手。此次试验,无人机巡查管道137公里,发现隐患2处,使得死角盲区无遗漏,大大提高了巡线效率。

  2018年,中哈原油管道将全部采用无人机取代直升机巡线,有助于管道运行维护人员更快、更准确地找到传统直升机巡视难以发现的隐患,并及时消除隐患,为管道安全运行提供更为可靠和安全的保障措施。无人机巡线是管道线路特殊巡视的一小步,也是中哈原油管道安全管理的一大步。

  (司战锋)

  

  中石化青岛接收站

  接卸LNG逾百艘次

  本报讯 日前,随着“中能福石”号LNG船舶的顺利到港,中石化青岛LNG接收站成功接卸LNG船舶突破百艘次。2014年11月投产以来,青岛LNG接收站已累计接卸LNG达725万吨,折合天然气101亿方。

  青岛LNG接收站是中石化第一个LNG接收站,是中国石化“天然气大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项目于2004年9月由国家发改委立项,2010年7月获得核准,2010年9月在董家口港区开工建设,最终于2014年11月建成投产。

  青岛LNG接收站的建成投产,填补了山东省无LNG终端接收站的空白,开启了山东省能源利用的新局面,推动了能源供应多元化、清洁化和高效化。自投产以来,青岛LNG接收站累计进口LNG资源达到725万吨,折合天然气101亿方,接收站供气范围除山东省外,现已辐射到豫、冀、苏、浙、津、徽等省市,通过管道和槽车累计分别供气70亿方和240万吨,源源不断地向整个华北地区输送着清洁能源。

  100船LNG可以替代标准煤约1300万吨,可以减排二氧化碳14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0余万吨以及氮氧化物近10万吨,绿色低碳效应非常显著。项目的顺利运营为推进“气化山东”战略、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东华)

  

  长庆微生物处理油泥

  技术规模化应用见成效

  本报讯  9月22日,中石油长庆油田油气院研发的微生物处理油泥技术,在陇东油区12个存放点一次性处理油泥1500余吨。经检测,土壤中含油率达到国家颁布的数值标准。据统计,应用这项技术已累计无害化处理油泥2万多吨,每年千余个井场的土壤得以改善,有效保护了当地环境。

  通过大量试验,科研人员找到了提高微生物降解效率的有效方法:石油烃类微生物在pH值为6-9时,最适宜降解温度为30摄氏度,含水率40%-45%降解效果最佳;研发出具有对酶活性有激发作用、可增强酶活性的两类微生物营养液体系,使脱氢酶活性增强15%-25%;基于化学螯合的重金属钝化技术,有效控制了重金属离子对降解菌的毒性作用,使降解菌活性提高1倍。

  同时,根据油泥来源及产生量的不同,形成了“堆肥处理法、预制床耕作法、生物反应器法”三种工艺方法,地耕法机械化和堆肥法工厂化两种处理模式。生物反应器环境条件可控,处理周期20-30天;堆肥处理法或预制床耕作法联合植物修复,环保数值达到石油行业标准。

  目前,这项技术获授权8项发明专利,已形成2项行业标准、3项企业标准,并获得国家环保部、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甘肃省科技厅评价这项技术“具有创新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张峰 任鹏)

专家疾呼尽快启动生物柴油强制封闭试点
资讯
关注
扬子石化PTA产品实现创效盈利(图片新闻)
“加油站+”或迎来新一轮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