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水电上市公司2017年上半年业绩报告近日陆续披露,记者梳理发现,除新三板上市的安和水电亏损0.09亿元外,其余上市水电公司全部实现盈利,但业绩同比增长不如预期。
分析中国电建、长江电力、国投电力、川投能源、三峡水利和桂冠电力的半年报发现,唯一实现营收、净利双增的是中国电建,其余5家主要水电上市公司业绩均受来水偏枯拖累,不过,上述主要水电上市公司利润均未出现负数。
水枯影响部分业绩
主要水电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上市公司业绩均受来水偏枯影响。6家公司净利润未能全部实现同比增长,长江电力、三峡水利和中国电建净利润呈增长态势,三峡水利增长最多,其余三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均呈现不同程度下滑。净利润下滑最大的是桂冠电力,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为7.42亿元,同比减少59.3%。
受水枯影响最大的是桂冠电力,受上半年来水严重偏枯、煤价高位运行、区域供需矛盾、“云电入桂”等因素影响,桂冠电力报告期内完成发电量149.04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减少28.39%,其中水电132.51亿千瓦时,同比减少31.98%。桂冠电力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33亿元,同比减少2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42亿元,同比减少59.3%。
水枯因素还影响到川投能源。记者翻阅半年报发现,川投能源主要利润来源为雅砻江水电投资收益,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下降主要是缘于参股雅砻江水电投资收益同比减少。
数据显示,由于上半年来水偏枯,川投能源控股水电实现发电量11.59亿千瓦时,同比减少7.35%;同时枯水期发电减少以及政策性调价,该公司水电上网电价同比减少9.34%。上网电价和上网电量均有所下滑,使其旗下水电公司上半年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6395万元,公司实现销售收入 3.52 亿元,同比下降 30.6%。同时,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12.58亿元,同比下降 11.78%。
部分企业受益电改
和火电确定性的走势不同,水电行业业绩主要取决于来水情况。在今年上半年来水不乐观,以及国家政策性下调电价等复杂局面下,部分水电公司受益电改,业绩实现改善。半年报披露,三峡水利2017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16.1%;长江电力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1.05亿元,同比增长7.4%。
分析半年报发现,长江电力和三峡水利上半年业绩实现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正是电改。自2015年9号文发布以来,电改正沿着电力市场化、输配电价改革、售电侧改革等方面积极推进,随着电改不断深入,上述两家上市公司均积极参与其中。三峡水利以自有资金4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重庆三峡兴能售电有限公司,长江电力则与葡萄牙电力公司在配售电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从目前全国范围来看,重庆作为首批售电侧改革试点省份,在电改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分析认为,三峡水利有望携手重庆两江长兴、重庆涪陵聚龙电力、黔江乌江电力进行“四网融合”,深度参与到重庆电改当中去。
另有分析认为,三峡水利将成为长江电力未来搭建西南地区售电平台最好的载体,两家水电企业的发电量有望提升,业绩更值得期待。
控制成本“练内功”
“靠天吃饭”的水电企业业绩虽然可以预期,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水电上市公司通过强化管理,控制成本“练内功”,积极发展海内外清洁能源,在来水不利的环境下实现了经营业绩的改善。
国投电力发布2017年半年报称,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39.63亿元,同比增长6.3%。清洁能源装机占已投产控股装机容量的60.18%,其中水电占比56.63%。随着雅砻江中上游水电站的开发,公司清洁能源装机规模仍具增长空间。面对国投电力投资的水电企业呈现出建设成本增加、上网计划电量减少、上网电价下降和利润下降的“一增三降”局面,公司积极管控成本,重点是降低雅砻江中游在建项目的成本。
控制成本“练内功”成效显著的还有三峡水利,该公司的电力业务利润主要缘于自发电量的增加及购电成本等成本的控制。其半年报显示,三峡水利一方面优化水库调度方案,减少弃水,增加公司自发电效益;同时,在各电网火电价格上调的背景下,积极保持湖北电网原售电价格,有效控制外购电成本。另一方面,三峡水利加强资金管理,合理调度资金使用,有效管理公司融资余额,减少财务费用 274 万元;管理费用降低 512 万元。
多元发展营收增长
细看上述企业半年报,营业收入实现同比正增长的只有中国电建和国投电力。
唯一实现营收净利双增的中国电建,上半年非水利电力业务比重不断加大,这意味着中国电建在业务结构上出现了转变。数据显示,中国电建上半年新签合同中,新签水利电力类合同额888.33 亿元(同比-13.38%);新签水利电力类合同占新签合同总额的比例为32.29%,去年同期水利电力类合同额占比为52.18%。
虽然水电类项目新签合同额同比下降,但中国电建在水利电力工程一体化服务的综合性建设的领导地位并未改变。中国电建上半年成功中标、签约了一批国内外重大水利水电项目。目前,国内抽水蓄能电站 EPC 招标的三个项目均由中国电建承建。
在电力投资运营领域,中国电建进一步调整运营电力结构,稳步推进以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为核心的电力投资业务。2017 年上半年,该公司新增控股运营装机容量 19 万千瓦,控股运营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 1124 万千瓦,其中水电 526 万千瓦、风电 372 万千瓦、火电 161 万千瓦、光伏 65 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到 85.7%。
多元发展的还有国投电力,从装机结构来看,该公司是一家以水电为主、水火并济、风光互补的综合电力上市公司。从业务分布来看,又是一家国内为主、开拓海外的电力上市公司,境内项目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天津、福建、广西、安徽、甘肃等十多个省区。
国投电力半年报显示,其火电以大机组为主,运营指标优良,无 30 万千瓦以下机组。国投北疆二期、湄洲湾二期共 4 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投产以后,公司百万千瓦装机将占到控股火电装机容量的一半。此外,通过资产注入,国投电力取得了雅砻江水电、国投大朝山等核心资产,实现了快速做强做大。
除了靠天, 水电更要靠市场吃饭
记者手记
不像煤炭和油气行业的较大波动,水电上市公司近两年的业绩总体呈现平稳,有的公司业绩增长率还相当可观。分析其盈利能力,电改是主因。
与火电、风电、太阳能等电源相比,水电的发电成本相对较低,具有天然的成本优势。上网电量和上网电价是影响水电盈利水平的关键,电改初期,尤其短期内水电的电价水平会出现下降,但以成本优势为基础,随着电改推进深化,尤其是电力市场不断成熟,竞价上网按照市场规则展开,相关配套政策完善和实施后,水电的价格优势将更为明显。长期来看,只要售电市场充分竞争,水电企业的上网电量必将大幅提升,水电企业受益于电改的优势将更加显著。
跟随新一轮电改推进的步伐,水电企业已经在积极布局各地配售电市场。目前,已有多家上市水电公司参与售电侧改革,桂冠电力与广西电网公司联合组建了全国首家厂网合资的售电公司、三峡水利以自有资金4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重庆三峡兴能售电有限公司、长江电力与葡萄牙电力公司在配售电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这些为公司延伸产业链、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搭建了平台。
再以重庆为例,仅9月3日公布该省2017年电力市场化交易试点拟准入新增水、风电企业名单中,8家新增电力直接交易的“生力军”中,7家是水电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对成本相对较低的水电企业而言是一个良机,不仅有利于提高电力销售量,还可以降低供电环节提高的售电价格。
靠天吃饭、更要靠市场吃饭,积极参与电改,进一步发挥成本优势,应对水枯、消纳等外在挑战,水电企业的日子才会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