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8月28日 星期一

世界能否跟上欧洲“摆脱化石燃料”的步伐

吕建中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8月28日   第 04 版)

  最近一段时间,与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议”相反,欧洲多国陆续宣布未来停止销售燃油汽车的时间表,以此表达对履行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承诺的信心和决心。

  欧洲多国的这一举动在全球汽车制造、石油石化以及新能源行业引起较大反响,人们更加关注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以及交通领域去燃油化趋势,甚至世界摆脱化石燃料的可能性。

  但是追逐热点之后必须看到,欧洲作为工业革命的发祥地,发达经济体聚集,也是全球绿色经济、环保产业、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等创新发展的引领者。欧洲部分发达国家提出的禁售燃油汽车时间表显然又是一种超前、领跑行为,我们对此应冷静观察、深入思考、科学判断,防止盲目跟风。

  欧洲雄心源于自身战略需要

  欧洲国家能源自给率普遍较低,能源安全始终是各国关注的重点。

  欧洲是全球能源消费大区,但除俄罗斯-中亚、北海地区外(两地油气产量占到全欧洲总产量的90%以上),其他国家普遍能源贫乏,油气产量少、自给率低。目前,欧洲主要经济体(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的原油对外依存度约88%、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将近80%,其中从俄罗斯、中东进口的石油占到总进口量的近80%,不得不受制于俄罗斯的能源外交、中东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等,国家能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欧洲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开发推广起步早,部分发达国家石油消费已过峰值期。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欧洲主要国家就从石油禁运、油价上涨的冲击中觉醒,积极推进能源多元化以及节能技术、替代能源的研究开发,减轻能源安全压力。如大力发展风电、光电、核电业务,目前欧洲的风力发电量占到全世界风电总量的70%,可供13%的欧洲居民家庭使用;欧洲高度重视各种节能技术的研发,注重燃油效率的提升和节能型汽车的推广,并实行较高的燃油税或“高油价”政策,拟制油品消费,效果十分显著。

  以德国、法国和英国为例,在1973-2003年的30年里,其石油年消费总量分别下降了22.8%、26.7%和25.7%,在最近十几年里,又进一步下降10-18%。

  欧洲国家环保意识强,公众对化石燃料的排放问题高度关注。

  欧洲主要国家多为老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早已进入成熟期,人民生活水平高、环保意识强,不会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十分积极。为了降低排放,人们自觉选择低油耗的小车出行(在行驶的汽车中约有80%以上属小型车),甚至乐意用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代替私家车,具有推广电动汽车的良好基础。一些欧洲国家还将环境保护写入宪法,如1995年修改的《挪威宪法》就有这样的条款:“每一个人有权获得一种有益于健康的环境和一种生产力和多样性受到保护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利用应建立在全面、长期考虑的基础上,由此未来世代人的这一权利也应该受到保护。”

  欧洲国家技术创新力、国际竞争力普遍较强,致力于在清洁能源和电动汽车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近几十年来,尽管欧洲经济增长进入了平缓期,但由于保持了强劲创新力,经济发展始终居于全球领先水平。根据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有关报告,在全球最具创新力、最具竞争力的前10强国家或地区中,至少有6-8个来自欧洲。鉴于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等技术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欧洲主要国家不仅坚持技术领先、领跑,而且扮演着技术标准制定者、主导者、输出者的角色,既赢得了国际竞争优势,又抬高了欧洲市场的进入门槛。透过欧洲多国的禁售燃油汽车雄心,我们应该看到欧洲致力于继续引领未来发展,抢占技术制高点的意图。

  世界难以跟上欧洲的步伐

  首先,欧洲国家的雄心究竟能走多快、多远?从宣布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的国家来看,大多设定在2030、2040年。要实现这样的规划目标,在未来的10-20年里,欧洲国家至少需要解决三大难题:一是电动汽车本身的技术问题,特别是电池技术的突破;二是电力供应、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三是汽车制造业的全面转型问题。即便在未来短时期内能够实现电池技术的重大突破,但后两个问题的解决仍需要相当长时间,并且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同时,禁售并不等于禁行,大批存量燃油车还需要一定时间去消化,欧洲国家之间也很难在短时期内实现政策和行动的一致性。实际上,2016年欧洲的纯电动车销量不足汽车总销量的1%,这与“远大理想”相差甚远。

  其次,世界尚不具备跟上欧洲步伐的条件。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背后是严重的能源消费失衡和能源贫困。发达国家占全球不足20%的人口,却消费了60%以上的石油,人均消费石油量是发展中国家的10倍以上。目前,全球约有12亿人口用不上电,28亿人口要依靠木柴、秸秆、粪便以及其他材料取暖和做饭。许多发展中国家对能源需求旺盛,供应缺口严重,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不可能像欧洲那样为了“零排放”而进行能源转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不具备欧洲的先进汽车制造技术以及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实力,客观条件十分有限,难以逾越燃油车发展阶段。目前,全球电动汽车年产量约100万辆,以未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测算,至少需要20年才能达到年产5000万辆的规模。

  再则,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削弱了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激励效应。为鼓励电动汽车发展,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财政补贴政策,这在高油价时期,对市场的激励效果比较明显。但随着国际油价大幅度下跌并持续低迷,特别是禁售燃油车又会进一步抑制油价上涨,无论是汽车研发制造企业、经销商还是消费者,都有可能重新青睐燃油车。在欧洲国家,面对电动车的挑战,燃油车一直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并在清洁排放标准上不断实现新突破。比如,欧洲就曾一度认为柴油车的排放更清洁高效,于是大力发展柴油车型,使柴油汽车的总比例达到60%,特别是90%以上的出租车采用了柴油发动机,80%的SUV搭载了柴油机。后来,因为大众汽车的“排放门”事件,才改变了人们对柴油车的认识。

  启示与思考

  交通领域摆脱化石燃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国家石油安全问题绝不能放松。

  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应当是一种大趋势,化石燃料会逐步退出交通运输领域,但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近年来,电动汽车的发展势头很猛,特别是欧洲多国宣布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后,一些人开始热炒“石油时代的终结”,似乎石油已不那么重要,可以放松对石油安全的重视了。这显然是一种误导和盲目乐观。目前,石油终端消费的65%在交通运输领域,我国交通燃油消费量约占全社会燃油消费总量的60%,石油对外依存度约65%。在可以预见的未来10-20年里,电动汽车可以替代的交通燃油量十分有限。如果通过大力发展电动汽车,能够控制或减缓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上升,就算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结果了。根据IEA发布的数据,在最近几年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的石油储备量(相对于净进口量的天数)普遍有增无减。

  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应坚持走传统燃油清洁化与新能源开发相伴而行之路。

  在过去一个时期里,新能源汽车成为社会热词,并被简单地理解为主要是电动汽车,且过分渲染了其对传统燃料汽车的替代。在2017年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新能源汽车”的提法改为了“清洁能源汽车”,使我国交通能源清洁化的实现路径更清晰,也更符合实际,即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主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对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化利用,在提高能效和减排上下更大的功夫,使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生物质燃料汽车等相伴而行,各自发挥特长优势。比如,纯电动车更适用于短距离城市交通,而中远距离运输则可以混合动力、LNG、燃料电池汽车为主等。

  汽车制造、能源资源产业等应提早谋划转型升级,努力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汽车技术与能源革命是历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站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起点上,汽车制造、能源资源产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新机遇、新挑战。欧洲多国宣布禁售燃油汽车时间表,为汽车和能源革命添上了一把火,中国企业应当顺应时代潮流,提早谋划、积极应对、加快转型。以石油企业为例,一方面需要转变“交通离不开石油”的观念,努力把更多的石油从燃料转变为原料;另一方面也应积极发展新型清洁能源,以适应汽车技术革命对能源的新需要。进一步来看,世界上很少有哪家“百年老店”靠着一种产品吃百年,相反是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更迭,但品牌、质量、创新精神却长盛不衰,从而造就基业长青。这才是关乎汽车制造和能源企业未来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作者系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世界能否跟上欧洲“摆脱化石燃料”的步伐
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短板亟待补齐
城市发展需要建设可持续能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