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8月07日 星期一

绿色长江行系列报道之三

四川: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腹地

本报记者 朱妍 苏南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8月07日   第 19 版)

  编者按

  地处西南腹地的四川省,是长江主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重要的水量补给地。其96.2%的幅员面积从属长江流域,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等汇集于此,带动四川成为我国水电开发的“主战场”。此外,这里还是长江上游及西部经济总量最大、人口最多的省份,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省会成都被定为成渝城市群的增长“引擎”。

  依托黄金水道与丝绸之路相结合的机遇,四川省明确定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腹地和重要增长极,促进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和重要依托,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民族团结的战略前沿和生态屏障,在盘活长江经济带发展“一盘棋”中,担当重任。

        

  日前,一个由环保部副部长翟青、四川省副省长杨洪波任“群主”,包括四川12城市分管市长在内的微信群,在“环保圈”引发热议。

  省部级负责人牵头组群,用于调度长江经济带饮用水环境问题,“组员”定时“交作业”,详细汇报整治进展——小小微信群,成为有效的监管平台,督促各地更加重视环保工作。而这,仅是四川省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工作的一个片段。

  “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要进一步重视生态安全,协调发展和保护的关系,避免产业转移带来污染转移。特别是在新一轮发展中,不能带来污染,更不能破坏环境。”四川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河长制实现全覆盖

  素有“千河之省”的四川境内,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多达2800余条,总长度超过11万公里,给治理带来难度。对此,四川省围绕“全流域”理念多管齐下,在水污染防治上实现破题。

  记者了解到,2016年9月印发的《四川省生态红线保护实施意见》,划定了雅砻江源水源涵养红线区、大渡河源水源涵养红线区等13个红线区块,全省40%的范围被纳入生态保护区。流域水功能分区保护战略的实施,围绕环境问题突出的29个国家优先控制单元,强化重点水域污染防治,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在沿江森林保护和生态修复下,2016年累计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45万亩,退耕还林还草54万亩,治理岩溶、水土流失面积分别达400、2458平方公里。

  这其中,河长制成为亮点。《四川省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于今年1月印发,截至6月底,便已实现河长制在省内河流的全覆盖,并向小流域河流延伸。尤其针对省级层面的嘉陵江、渠江等十大河流,进一步实行“双河长制”,每条河流同时配备两位河长,并均由副省级领导挂帅。

  在此推动下,四川省的水环境正在得到改善。以省内87个国家河流考核断面为例,今年上半年,优良断面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劣五类断面同比降低1.1个百分点。

  合理布局岸线资源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治水,更要治岸。

  围绕非法码头、化工污染等顽疾,四川省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制定《四川省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突出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由省经信委、环保厅、交通厅、水利厅等部门联合,展开化工污染专项整治及长江非法码头、非法采砂专项治理,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由省公安厅牵头实施的《四川省防范和打击长江流域“一条龙”式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实施方案》,突出打击了一批涉及面广、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

  保护不等于不要发展。《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沿江绿色能源产业带,“在做好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以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为重点,加快水电基地和送出通道建设”等要求。那么,应如何把长江岸线的天然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上述负责人表示,以成渝城市群和沿江地区的发展为重点,四川省将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五大经济区,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例如,川南经济区作为长江上游川渝滇黔四省市重要的结合部,将加快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页岩气开发、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以嘉陵江流域为主的川东北经济区,则延伸油气化工产业链,加快建设国家天然气创新开发利用示范区,打造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

  建清洁能源示范省

  五大经济区布局,也折射出四川能源发展的重点——作为我国水力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这里是当前水电开发的“主战场”;身为国家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其风电、光伏、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开发也在有序推进。到2020年,四川省规划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37.8%,比2015年提高6.2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比重达16.2%,比2015年提高4.8个百分点。

  “目前,我省能源生产和消费清洁化程度均处全国前列,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位居全国前三。”四川省能源局综合处处长刘守辉告诉记者。经“十二五”发展,四川能源结构大幅优化,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2010年的56.17%降至2016年的34.07%,天然气占比从2010年的9.89%提高到2016年的11.86%,非化石能源从2010年的22.58%提高到2016年的33.97%。

  但他同时坦言,在优化能源结构上,四川省仍面临有调节性能的水电站在水电电源结构中占比、煤炭用于集中清洁发电的比例均不够高等问题。“下一步,将以三江水电开发、川东北、川西和川中常规天然气产能建设、川南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为重点,加快两河口龙头水电站和第四回特高压直流外送电通道建设,推动乌东德、白鹤滩、杨房沟等调节能力好的大型水电站建设。”

  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优化结构等措施,则促进着煤电行业的清洁发展。“截至6月,我省煤电装机容量占全省电力装机的比重降至14.5%。2019年、2020年,还将分别淘汰40万、42万千瓦能耗高、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煤电机组。” 刘守辉称。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开发清洁能源的同时,“绿色经济”是四川发展的又一重头戏。今年1-6月,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4.32%,超年度下降目标约0.82个百分点;能耗总量增长3.68%,超年度控制目标约0.8个百分点。“绿色发展”理念在多个能源企业得到践行。

  从“开发中的保护”到“保护中的开发”,从“看得见的保护”到“看不见的保护”——在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砻江公司”),水电开发方式不断优化,工程与环境相容相促。

  “通过‘先截流、后开挖’,将大量交通道路、施工道路由明线改洞线,从根本上减少边坡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雅砻江公司战略发展部副主任周永向记者介绍。大坝分层取水、生态流量泄放、栖息地保护等措施,最大限度维系了鱼类原有生境,保障其自然繁衍生息;4座鱼类增殖放流站对16种鱼类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已向雅砻江投放鱼苗700万尾。

  此外,雅砻江公司还与国家气象局、长江委等单位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深挖日调节水库优化调度潜能,在降低耗水率的同时,提高水量利用率。2016年,流域电站累计发电近700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约23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6000万吨。

  同样致力于节能减排的,还有中国电建成都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院”)。 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仁坤告诉记者,通过多方案、多手段分析,成都院积极研究投入最少、破坏最小、回报最多的方案,并根据工程进度不断优化。

  “我们的叶巴滩项目,采用‘高水高排、自流排水’设计优化坝基和坝肩抗力体排水,每年可减少抽排水量300多万立方米。已获批立项的《小型无人机在高山峡谷地区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利用无人机技术进行地质勘察,可减少甚至避免修建勘探便道,为重大水电项目建设与生态环保协调发展提供支撑。”王仁坤举例称。

新增信用惩戒 重罚“未批先建”
资讯
打造绿色气田 节能变废为宝
四川: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