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国际能源署主办的第二届世界能效大会近日在巴黎举行,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能源部长、能源专家及国际组织代表等200多人,分享探讨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举措经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长戴彦德,及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会长、神雾科技集团董事局主席吴道洪等作为代表,现场介绍了我国在节能减排、提升能效方面的先进技术。
戴彦德表示,我国在提高能效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政策、组织体系和成效,通过行政、法律和经济三重手段相结合,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民参与并培育专门的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模式。2016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43.6亿吨标煤,能耗水平比上世纪80年代降低约70%,比2000年降低30%以上。
戴彦德还强调,世界各国对能效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仍有待提高。目前,非化石能源消费在全球能源消费整体结构中仅占不到15%,难以在短期内彻底代替化石能源。若没有能源效率的提高,将很难在本世纪末实现把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内的目标。
作为首位受邀的中国企业家代表,吴道洪介绍,过去十年间,我国推广能效技术的公司从几十家迅速增长至5800多家,并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节能服务产业市场。2016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达到522亿美元,产业规模是2005年的75倍,形成年节能能力36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9300万吨。以神雾集团为例,其已申请近2000项专利,正在逐步替代目前我国煤炭、火力发电、石油化工及金属矿产固废处理等行业的传统技术工艺,由此实现降成本、减少二氧化碳及其它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全面促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国际能源署研究表明,与投资可再生能源发展、甲烷减排、改革化石燃料补贴、减少低效煤炭使用等举措相比,提高能效对实现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最为显著,几乎等于另外四项措施效果的总和。
据悉,国际能源署创立于1974年,在扮演成员国能源政策顾问的同时,致力于研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推动能源市场改革和能源技术合作。2015年11月,我国正式成为国际能源署联盟国。
(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