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6月26日 星期一

户户通电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记者手记)

王旭辉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6月26日   第 03 版)

  “有电,就是最伟大最美好的事!”这是笔者在走访中听到最多的话,没有之一。过去五年,从我国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腹地到内蒙古呼伦贝尔陈巴尔虎大草原深处,再到众多旅游者的圣地——云南迪庆德钦梅里雪山腹地,数百万无电人口告别了蜡烛、柴油发电机,用上了大电网的“长明灯”,开启了边疆偏远地区农牧民电气化的“理想生活”。 

  为无电地区通电,拓展了现代文明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提高了通电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了通电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圆了百姓创业梦。更缩小了东西部地区差距、城乡差距,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以西藏为例,如果说和平解放开启了西藏走向现代化社会的历史进程,那么户户通电就照亮了西藏同胞奔向中国梦的坦途。千百年来种青稞、放牛羊的人们,美好愿景即将实现的真实感,在与电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中悉数绽放。一盏盏白炽灯照亮了藏区农牧民的漫漫长夜,熨展了通向幸福未来的艰辛,传递着光明、温暖与希望。 

  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多在远离电网负荷中心的偏远山区、绿洲边缘和大漠深处,部分线路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并穿越高山峻岭和高寒缺氧区,有效施工期短。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施工人员逢山不开路、遇水不架桥,以最原始、最艰苦的办法,调集骡马驮运电力物资,甚至是人抬肩扛……“困难无所惧!”电力建设人员的回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许多一线员工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中“五加二”“白加黑”地拼,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不仅是电力建设者,电网企业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如在部分偏远地区,对通电户每户投资达3万-4万元。如果按照农户月正常用电量50千瓦时计算,一年户均电费是300元,即户户通电户均投资额可让这些地方的每户农户用电100年……

  无论是电力建设者面对重重困难时的无所畏惧、殚精竭虑,还是国网推动电力普遍服务的央企担当,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内涵。

  其实,早在此次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开展之前,部分地方已通过利用柴油发电机、小水电、小风电、太阳能发电等用上了电,但由于其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难以满足群众的用电需求,再加上设备年久失修,难免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甚至造成部分群众从有电户重新变成无电户。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以及旅游开发、提高生产效率等因素推动,群众的用电需求也随之增长。

  因此,与“风光互补”等分散电源就地供电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的方式相比,大电网供电电能质量稳定的优势大大凸显,可有效满足群众对用电可靠性的要求,降低用电成本。

  例如,青海藏区逐渐实现大电网县域全覆盖,大电网延伸改变了藏区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此前,许多牧民家里只有为数不多的房子用太阳能发电,供照明使用。大电网延伸通电后,牧民不仅添置了电视等家用电器,还用上电动搅拌机来打酥油茶、电动牛奶分离器来制作奶制品,生产效率更高了。

  随着大电网延伸、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以及服务能力、质量提升,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无电人口”已成历史名词(“砥砺奋进的五年·能源跨越之路”系列报道(二))
户户通电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记者手记)
确保通电人口长期可靠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