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6月26日 星期一

“无电人口”已成历史名词(“砥砺奋进的五年·能源跨越之路”系列报道(二))

本报记者 王旭辉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6月26日   第 03 版)

  电力建设者抗缺氧、冒风雪、斗严寒,把光明延伸到雪域高原最深处。

  合闸送电,点亮藏乡。

  为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施工人员常采用人工挖基础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扰动。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秀麻乡老虎村牧民普华杰家里亮起了灯光。

  “没电那些年,太难受了!人家别的嘎查家家有电灯电视、电脑冰箱,跟人家一比,我们这儿就跟原始社会似的。”内蒙古呼伦贝尔新通电地区一位牧民说起从无电到用上电的变化时无不感慨万千,“通电后,有电视能看,再也不觉得孤单了,羊肉随吃随拿,再也不怕坏了。”

  2015年底,我国全面解决了无电人口通电问题,让无电人口成为历史名词。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的实施,有力推进了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但就在5年前——2012年7月,我国还有256个无电乡(镇)、3817个无电村、93.6万户无电户、387万无电人口,其中少数民族占总无电人口的84%,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等14个省(区)。

  为此,国家能源局制定了《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开展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实施大电网延伸和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新能源供电工程,尽快使分布在新疆、四川、青海、甘肃、西藏等偏远地区的无电人口用上电。随后,新疆、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省(区)纷纷打响了这场艰苦卓绝、延伸光明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大决战。

  提前完成户户通电任务 

  并助最后3.98万人通电

  2015年6月,随着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丹东乡二道桥村的藏族群众用上电,标志着国网提前半年完成国家能源局下达的《行动计划》确定的无电人口通电任务,全面解决了该公司大电网延伸覆盖范围内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共解决无电人口149.3万人。

  随后,国网全力援助青海水利水电集团开展青海网外9县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作,到2015年12月23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果芒村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长江村合闸通电,标志着我国最后9614户、3.98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得以全面解决,为《行动计划》画上了圆满句号。

  今年4月6日,藏中联网工程开工,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指出:“‘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273亿元,建成青藏联网、川藏联网等一批重点工程,解决了西藏10.7万无电户、48.3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藏中联网建成后,将实现藏中藏东电网互联,进而与青海、四川电网互联,显著增强西藏中东部地区电网结构,大幅提升电网安全可靠供电能力。”

  十年累计为750万

  无电人口通电

  其实,早在2010年9月20日,国网就以西藏户户通电工程竣工为标志,提前完成了2006年初提出的户户通电目标。但随着农电管理体制的变化、供电营业区的扩展、民生搬迁等原因,其经营区新增了无电户。如国网在西藏的经营范围最早仅覆盖9个县,后来拓展到多个县市,同时国家将农场、矿区等供电交给国网管理。据统计,新增无电户主要集中在西藏、青海(玉树州、果洛州)、四川(阿坝州、甘孜州)、新疆、蒙东(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等地。

  2012年11月,南方电网公司实现了电网覆盖范围内的户户通电,因此剩余的无电人口主要集中在国网经营区域。为此,2013年6月7日,该公司与四川、西藏、甘肃、青海、新疆5省(区)政府在京签署了共同加快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协议,明确到2015年实现“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电”的目标。

  与之前的户户通电工程相比,扫除最后电力“盲区”的任务更加艰难——施工现场大多地处偏远,布点分散,部分地区海拔高,建设管理难度大,投资需求大,建设成本高。同时,解决这些地区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不仅需要规模性的大电网延伸,也需要优化配置太阳能、小水电、风电等分布式发电。国网相关人士介绍:“有些偏僻地区仅住几户人家,单架一条输电线代价太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综合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多种手段。”

  为早日实现目标,广大电力建设者不畏艰辛,加快推进无电地区通电工程。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国网累计完成供区内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投资381亿元,为192万无电户、750万无电人口解决了用电问题。其中,2013-2015年户均通电成本达4.2万元(不含川藏联网等工程),是“十一五”时期户均通电投资的3.6倍。同时,投入407亿元建成新疆与西北联网工程、青藏联网工程、川藏联网工程、玉树与青海联网工程和四川“新甘石”联网工程等,为全面解决无电问题提供了坚强的网架支撑。

  千方百计保障

  通电工程与生态和谐

  夏初,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焕发出勃勃生机,玉树供电公司员工正搭建招鹰架,为鸟类筑巢。这仅仅是青海电力探索鸟类和电网和谐共处的一个缩影。

  无电地区通电工程为当地百姓带去了光明,方便了农牧民生产生活。但三江源等地区地理位置特殊、生态重要的客观现实尤其不能忽视,电网建设延伸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青海电力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恢复过地下的生态植被,但尝试解决空中鸟类与电网和谐相处问题,还是第一次。”

  据了解,由于鸟类的生活习性常把青藏联网±400千伏柴拉线(柴达木-拉萨)、玉树联网等高大的铁塔当成理想的栖息场所。沿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一带,鸟类在柴拉直流线路杆塔上因筑巢、排泄等栖息活动导致的线路跳闸事故时有发生。

  为此,2012年以来,青海电力运维人员通过长期的观测和反复试验,在寻求人鸟和平共处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从最初通过杆塔加装防鸟针板、安装驱鸟装置及线路调爬等“驱鸟”方式,到在杆塔合理位置安装“人工鸟窝”等“疏鸟”办法,既降低了鸟类在输电铁塔附近活动的生命危险,也提高了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电地区供电可靠性将持续提高

  同时,随着大电网延伸,清洁电力取代煤、油、薪柴、畜粪等传统能源,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降低了污染排放,减少了生活需求地森林和灌木的砍伐,保护了农牧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民族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发展,提升了当地民众的生活品质,对当地社会和谐、民族和睦和边疆稳定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虽然无电人口已全部用上电,但并不代表其用电问题已得到完美解决。部分地区仍面临严重的缺电问题,尤其是对于部分采用分布式新能源供电的群众而言,用电问题仍然突出。通电只是一个开始,稳定的电力供应才更重要。

  为此,国网在推进无电地区通电工程时,还重点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农配网集中监控系统作为大电网延伸下的智能农网基础,以提高农网智能化水平为目标,不断完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功能,着力增强电网与客户和各类新能源的互动功能,努力打造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实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新型智能化农网,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重要基础。

      

  链接

  无电人口通电时间表

  2013年6月

  国网与四川、西藏、甘肃、青海、新疆5省(区)政府在京签署共同加快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的协议,明确到2015年实现“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电”的目标。

  2013年9月

  长治市壶关县石坡乡西沐村灯光亮起,山西彻底解决了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2013年10月

  蒙东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全面完工。12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完成无电地区户户通电工程”仪式在鄂托克旗敖伦其日嘎嘎查牧户呼毕斯哈拉图家举行,标志着内蒙古在四川、西藏、青海、甘肃、新疆6个偏远省区中率先完成目标,基本解决了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2013年12月

  通过实施“金太阳”工程、农村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及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西藏行政村通电率达100%,基本解决了无电人口和村级公共场所、学校、寺庙、道班的用电问题。

  2014年9月

  投资1169.73万元的阿克陶县巴仁乡罕铁列克村35千伏配电化项目工程投运,新疆最后一个无电村退出历史舞台。新疆电力公司提前15个月实现电网覆盖范围内户户通电,全疆98.4万无电人口结束了无电历史。

  2014年10月

  甘肃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全面竣工,通过大电网延伸完成所有无电户的通电任务,惠及27694人,并完成对已通电的423户农牧民的随机回访。甘肃大电网延伸范围内的农牧民彻底告别无电生活。

  2014年12月

  青海最后一个无电村——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唐谷乡东吾村通电,青海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电网延伸通电工程提前一年竣工投运,从根本上解决了青海无电区2.27万户、8.34万人的用电问题。

  2015年6月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丹东乡二道桥村的藏族村民用上电,四川最后的无电地区被消灭,同时也标志着国网提前半年完成无电人口通电任务。

  2015年12月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果芒村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长江村合闸通电,标志着青海省电力公司全面完成网外9县无电地区通电工程援建任务,同时也标志着全国最后9614户3.98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画上圆满句号。

  (王旭辉/整理)

“无电人口”已成历史名词(“砥砺奋进的五年·能源跨越之路”系列报道(二))
户户通电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记者手记)
确保通电人口长期可靠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