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云南电网公司昆明供电局变电管理二所的高级技师李辉,会以为他是一个“落伍”的人,整天穿着工作服,不太修边幅,三句话不离工作。但接触久了,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前卫”的人,他和继电保护专业的年轻人有“一拼”,学知识技能与时俱进、不甘落后,对新技术、新工艺有用不完的热情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敢于向教科书发起“挑战”
1995年,李辉在昆明供电局还是个学徒工,有一天,他跟班长到110千伏澄江变电站送电。天气炎热,烈日当头,由于差动保护二次接线有误,过程中反复停电三次,试验非常麻烦,大汗淋漓的李辉问班长:“这样操作太麻烦了,我们能不能改进一下?”班长抬头看了他一眼:“教科书上都用这种方法,你就别折腾了。”
不服气的李辉向“教科书”发起了挑战,在进行了理论计算、数据分析后,以“试验电压法测量主变压器差动保护向量图”为课题,开展了大量试验工作,同时用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突破了上世纪90年代测试仪表的羁绊,利用380伏试验电压取代110千伏系统电压测试主变差动保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电网运行安全性。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最为称赞之处,李辉对工艺品质有着不懈的追求。在解决工作上的难题时,李辉坚信,每一步不追求完美,最后的成品一定有瑕疵。据了解,“成名”前的李辉不善于表达,说话口吃,连公交站名都说不出来。但干起活儿来,一言不发的他可有着自己的“分寸”。
对于继电保护专业工作人员来说,每天通过设备传递出的数据来诊断设备的健康状态,丝毫不能马虎。面对这复杂又细致的工作,22年来,李辉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孜孜不倦力求工作的精益求精。
“创新并非高不可攀”
1992年参加工作的李辉,见证了电网继电保护专业的蜕变之路:从电磁型保护到整流型保护、晶体管、集成电路,再到如今的智能化微机保护。改变,一直存在,创新,从未停歇。“创新并非高不可攀,每个人都有创新的能力和机会,”李辉说,“我们都会因为经验、思维定式、书本、习惯等因素而束缚住创新的信念,捆住创新的手脚,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突破定式和常规束缚,才能真正放开思想,大胆创新。”
李辉认为,适当地打破常规是需要的,“很多操作方法、工器具,大家都习惯了、默认了、接受了,你不满足这个现状,就得自己想办法去改变。这个时候别人怎么看你、怎么说你就管不了了,自己必须坚定地走下去。”
李辉的老领导李勇曾经给他提过一个建议:“不要净学些屠龙的本事来杀猪。”其实是提醒他要将行业的新动向和企业的需要结合起来,不要只顾着学新技术,但对李辉来说,先进、时髦的技术是抵挡不住的诱惑。李勇是李辉刚参加工作时的偶像,虽然敬佩他,但李辉说:“我对偶像并不盲从。”到现在两个人见面还会争论技术问题,甚至会有红脸的时候。“我们工作室氛围很好,大家有意见都会直接讨论,能达成一致就去做,不能的话就且听下回分解。”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多年来专注于技术工作的李辉硕果累累,他设计并实施的“变电站直流系统在线监测装置”获得云南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以他为带头人的李辉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首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这些工作业绩,反映出李辉精益求精、严谨细致、耐心专注、坚守敬业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