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5月15日 星期一

“服水土”才能服务好“一带一路”

■本报记者 王海霞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5月15日   第 08 版)

  在会见印尼国家电力公司(PLN )总裁Sofyan Basir(右一)的时候,协鑫团队特意尊重当地习俗穿了印尼民族服装巴蒂衫(Batik)。

  “长期驻外的员工,除了英文还要尽量学习一点当地语言。哪怕是最简单的打招呼和致谢,都会拉近与人的距离,比如在印尼学会说Salamat Pagi (早上好)和Terima Kasih(谢谢),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海关都不收你小费了。”讲起如何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国家“充电”,协鑫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助理副总裁鱼晓东风趣地说:“要先学习好当地语言,尽可能与当地民众做朋友。”

  再过两个月,鱼晓东负责的协鑫在印尼的卡巴(Kalbar-1)燃煤发电项目就要开工建设了。这个项目不仅是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的先行探索,也是中国民企在印尼落地、有正式购售电协议(PPA)的首个发电项目。

  “目前,加里曼丹西部地区发电依一部分仍要依靠高成本、高排放的柴油发电机组;另一部分电力要从马来西亚高价进口。这个2×100MW电厂成为印尼各方急切盼望完工投产的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大大缓解该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 鱼晓东告诉记者。

  一组对比数据能更真切地说明印尼缺电有多严重:印尼人口数量约为我国江苏省人口数的的3倍,发电装机容量仅为5600万千瓦,相当于江苏省装机容量的一半,缺电严重。印尼总统佐科·维维多在执政后,就制定了“电力装机规划”——五年新增3500万千瓦。在这样的需求,协鑫智慧能源不仅看到了商机,也切实想为当地解决一下电力困境,在雅加达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区域分支机构。

  但商机转化为效益需要走很长的路。除了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熟悉当地商业模式之外,还要尽快学会“防忽悠”绝招。

  “刚来印尼的时候,有不少中介公司找到我们,要直接向我们售卖待建电力建设项目地许可。看似一条捷径,实则存在很多困难,不少项目的质地很一般。海外项目信息良莠不齐,有宝藏,也有鸡肋,需要到一线亲自摸清情况,用专业素质甄别项目的优劣。”鱼晓东说。

  摸清当地的情况,最好的办法是到一线,与土生土长的印尼人做朋友,寻找最适合的合作伙伴。

  作为一家专业的国际电力独立开发商(IPP), 协鑫智慧能源东南亚团队从一开始就有扎根当地的意识,从零开始了解《印尼电力十年发展规划》,坚持自已实地考察项目,足迹踏遍了印尼诸岛。通过和印尼电力相关的主管机构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直接参与国际竞标,并最终取得了优质的项目开发机会。

  项目推进中,入乡随俗尤为重要。在到某个国家工作之前,就应该对这个国家的宗教信仰、人文历史、民俗习惯都有所了解,尽量避免触犯当地民众的一些禁忌,这不仅是对当地民众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鱼晓东提醒,在印尼不用左手抓食物,不用左手与人握手,不摸小孩头;有些民族比较温和,特别注重礼仪,忌大声喧哗,更不要说吵架;诸如此类习俗都要注意,如果把国内一套硬搬过来,肯定会“水土不服”,只有‘服水土’才能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和人民。 

  Sani女士是协鑫智慧能源在印尼团队雇佣的印尼籍雇员,也是整个团队的“大管家”,会包饺子、还烧得一手正宗川菜。现在,她正在努力学习英文,要为自己的团队提供更好的后勤支持;司机Marham先生也是协鑫团队中土生土长的印尼人,他一听说协鑫的项目中标了,激动得眼圈都红了。每次祈祷的时候,他都在真诚地祝福协鑫取得项目的成功……而中方员工也在努力学习印尼当地语言,并和印尼本土员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服水土”的同时,也还要锻造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让合作伙伴“服”。协鑫智慧能源印尼团队由多位上海交大、同济大学、河海大学等知名高校毕业的研究生组成,加上多年在实干中的历练,他们个个都精通外语和国际商务或电力专业技术,成为践行“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中的可贵人才。

  周玮是上海交通大学热动研究生,自2014年加入协鑫智慧能源以来就常驻印尼,是卡巴(Kalbar-1)燃煤发电项目投标商务负责人。“亲历才知不易,付出总会成功,在没有先例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依靠整个团队刻苦努力和专业素养,才取得了海外投标的成功。”周玮说。

  坐而论道不如身体力行!

  未来“一带一路”上的民营企业中坚力量已走在前方,与项目所在地国民亲密相处,并用他们精湛的专业知识赢得了合作伙伴给予的大写的“服”!

“服水土”才能服务好“一带一路”
能源第一大国的储备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