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3月20日 星期一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原董事长王计:

装备制造“走出去”要善“谋”

本报记者 渠沛然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3月20日   第 03 版)

  编者按

  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困难何在?产业今后如何发展?在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王计看来,未来装备制造业走出去要善“谋”。提振能源消费革命,装备制造大有可为。

  

  装备走出去不能“一厢情愿”

  中国能源报:能源装备走出去,产能是否过剩?

  王计:目前,我国能源装备企业多采用单件小批的生产组织方式和配置方式。所以,“走出去”到国外生产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能源装备是多工种、多技术的综合体现。很多国家没有能力建立起重大装备制造体系。其次,这是一个综合技术汇集的产业,整个生产线需要整合各种专业人才。因此结合设备的布局、生产组织和资源配置方式,装备制造业并不是简单的转移产能。另一方面,还需要社会的协同效应,也就是说社会要有配置能力。所以把装备制造业产能大规模转移出去并不现实。

  风电装备制造业产能之所以可以“走出去”,主要是因为风电装备投资门槛很低,生产线各环节虽有联系但相对独立。而火电、水电、核电和天然气发电则完全不同。很多时候,国外市场的需求和容量,以及生产线的生产方式决定了装备制造业能否“走出去”、怎样“走出去”。

  此外,如果地区提供协同效应无法体现,“走出去”也同样有困难。

  中国能源报:装备制造业如何通过“一带一路”拓展合作?

  王计:很多国家确实存在电力供应不足现象,有时甚至选择拉闸断电。电力需求无法满足,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才需要国际合作。

  但是往往这些有需求的国家又存在融资能力、资金保障程度、政治风险等问题。所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需要仔细斟酌风险。

  装备制造业走出去需要国家引导。从事能源建设运行、装备生产、或者开采的企业,要改变现在单打独斗的思维方式。国内的竞争方式和经营模式到国外不一定行得通。中国企业现在的共同愿望就是要整合各种资源,因地制宜“走出去”。以“共同体”推进,难度就会减少,同时能源主管部门、外交部、商务部等政府部门也应多做指导工作。

  买来的技术无助创新

  中国能源报:工信部部长曾表示中国处于第三梯队,成为制造强国仍需时日。您认为高端装备制造发展制约何在?

  王计:其实这指的是国家的重大装备,也就是国家的通行装备。目前通行装备确实有很多问题,装备的核心零部件——“心脏”和“大脑”都可能要借助国外。不少控制系统也还需要依托国外技术,某些阀门也需要进口。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应该如何促进品牌质量提升?

  王计:过去你是小学生时,需要给你送课本,你是中学生时,我可以帮你辅导,等达到高中水平时,就要更多依靠自身。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提升装备品牌。通过买技术行不行?可以。但是买来的是技术,不是能力。我们要从过去追求量向追求质转变,目前中国的创新速度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更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中国能源报:您对装备制造业的前景有何建议和期待?

  王计:装备制造业都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起步点。现在我国装备制造业可能要进入一个调整期,根据市场和未来的需求进行调整。一方面要推动技术进步。用新技术去迎接、适应市场。另一方面要调整原有管理模式和资源组合,优胜劣汰。这也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瘦身”的原因。不“瘦身”就没有经济效益,无法适应未来发展。重大装备业体现的是综合国力,希望国家政策要更多关注重大装备制造业的生存与发展。

碳市场建设要防止能企成本上升过快
京津冀雾霾要精准治理
地炼与两桶油是合作关系
装备制造“走出去”要善“谋”
光伏电站如何惠民扶贫
快并网才能真扶贫(记者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