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3月06日 星期一

能源转型靠政府拿钱不是长久之计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

■本报记者 渠沛然 钟银燕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3月06日   第 03 版)

  中国能源报:有观点认为煤电已进入夕阳时代,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刘吉臻:煤电还远远没有进入夕阳时代,煤电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要走向更加高效清洁的道路,超低排放、近零排放等技术已经在大面积推广。灵活性改造也让煤电更加可控可调。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是否该停止新建煤电机组?

  刘吉臻:市场的需求决定了投资决策,但也要看到电力投资是一个长周期过程,从规划选址建设到投产新机组要经历很长时间,一些高耗能、污染严重的老旧机组逐步退役也需要时间。所以,我认为,增长放缓是必然趋势,但并不是某一天就一刀切地全部停建。

  中国能源报:煤电将来在能源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

  刘吉臻:现在能源转型是大趋势、大方向,应该努力推动这个进程的加快。但是我们也要冷静地看到,未来30年甚至50年,在我国能源结构当中,煤炭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才能达到15%。现在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低碳和新能源的替代,另一方面高效清洁利用煤炭也是能源转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夜之间就把煤电去掉。混合能源时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不等不靠,要以积极的态度推进能源转型。

  中国能源报: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还有别的办法吗?

  刘吉臻:我们应该通过高效用能和全民节能大力降低能源消费总量,但有些人一看到煤炭生产总量和电力消耗总量下降,就担心无法完成GDP既定目标,我们不能让GDP的增长捆绑了能源转型,一个清洁的社会不能过度依赖大量消耗资源能源。

  中国能源报:我们国家设立了诸如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国家清洁能源基金等用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您认为这方面的投入需要加强吗?

  刘吉臻:能源转型革命靠政府拿钱不是长久之计,政府的钱是老百姓的钱,教育、医疗、社保应该政府拿钱,但能源作为一个产业应该符合经济规律,要用市场的机制、成熟的技术、科学的方法扶持,而不是一味地靠经济刺激。有些企业拿政府补贴积极性很高,但最终却出了问题。

  (本报记者程宇婕对本文亦有贡献)

有必要系统编制液体危化品罐区安全规范
能源转型靠政府拿钱不是长久之计
理应加快推广甲醇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