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南海西部攻克
超高温高压测井难题
本报讯 中海油日前发布消息称,旗下湛江分公司成功对一口超高温高压探井小井眼井段进行了电测作业,并获得高品质测井资料。这次作业同时面临超高温、超高压、小井眼、超低渗四重难题,作业的成功表明湛江分公司已掌握复杂条件下的超高温高压井测井技术。
这口探井位于莺歌海盆地凹陷斜坡带南段,井底最大静止温度接近200℃,孔隙压力系数2.24,属于典型的超高温高压井。运用小井眼钻开目的层,又发现该层孔隙度、流度又极小,属于典型的超低渗储层。为获取相关资料深化认识,湛江分公司决定对该井进行测井作业。但四重难题“挡道”,使得作业难度非常大,在全球业界都无先例也无相关规范。
对此,湛江分公司小心应对,多次组织专家进行测井方案论证,制订最优测井作业方案。2016年12月29日作业开始,湛江分公司与测井作业服务商密切沟通,运用先进的耐超高温高压仪器、小井眼低渗地层速星取样器及中途VSP反演预测等技术,在不增加扩眼作业情况下,在目的井段顺利进行多趟测井作业。1月5日,作业结束,作业时效高达100%,远超预期,由此降低综合成本1200万元。更为关键的是,作业获得的高品质测井资料,将有力推进该区的后续勘探。
(海文)
元坝气田名列年度
“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本报讯 中国地质学会日前公布2016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中石化西南石油局“元坝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高产稳产技术”榜上有名。
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具有超深,高温、高压、高含硫,礁体小而散、气水关系复杂等特点,高效开发面临诸多难题。西南石油局开展“元坝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高产稳产技术”项目攻关,形成复杂生物礁气藏精细描述、超深小礁体气藏水平井设计与优化、有水生物礁气藏开发技术政策优化等高产稳产关键技术,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埋深7000米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混合气产能达40亿方/年,截至2016年底累计生产混合气46亿方,对保障“川气东送”管道稳定供气,促进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和沿江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该技术荣膺我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是对元坝气田成功高效开发建设的高度评价,是对元坝气田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认可。
(张小青 柯光明 汤琦)
西北油田实现开门红
本报讯 新年刚过,从中石化西北油田传来喜讯,1月,该油田生产原油50.53万吨,天然气1.51亿方,油气产量保持稳中有升,生产经营实现开门红。
2017年,西北油田围绕“原油可持续、天然气快增长、改革破困局、创新谋发展”的发展战略,在多个领域集中发力,为实现生产稳中有升、经营扭亏为盈的目标提供了新动力。
自低油价寒冬期以来,油田企业集体陷入亏损。西北油田始终坚持“降成本、调结构、补短板、消瓶颈、抓创新、稳增长”工作主线不动摇,全力推进效益开发。2016年,该油田全力聚焦提质增效升级,在开发工作量同比减少30%的情况下,原油日产能力保持率91%,天然气能力保持率95%,为实现盈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孙希利 王福全)
镇海炼化春节期间
圆满完成生产任务
本报讯 春节期间,中石化镇海炼化公司生产装置全系列稳定运行,7天长假共加工原油40.7万吨,生产乙烯2.18万吨,汽煤柴22.86万吨,原料、产品进出顺畅,圆满完成节日生产任务。
根据节日和冬季安全生产特点,各单位认真执行节日生产安排。一线生产人员全身心投入生产,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严格执行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和劳动纪律,认真监盘、精心巡检,全面消除现场各类安全隐患,严格控制现场作业风险,各装置持续保持稳定运行。
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电气仪表、检维修等单位组织了设备保运、抢修队伍,各级值班人员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保证通信联络,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为装置运行提供保障。
生产、销售、质量等部门加强横向联系,按计划做好原料进厂、产品出厂等工作,节日期间汽煤柴共出厂20余万吨,沥青、石油焦、聚烯烃等产品也保持连续出厂,港口、储运系统期间岗位人员连续加班,保证原油接卸和产品出厂顺畅。
同时,公司加强了环保装置稳定运行,确保脱硫脱硝、硫黄回收、碱渣处理等环保装置平稳运行,严格杜绝跑冒、异味、污染、噪音等环保和扰民问题的发生,确保春节生产安全。
(钱佐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