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1月16日 星期一

危机面前时不我待

——神华集团全力支援黑龙江助力新一轮东北振兴

■本报记者 于孟林 通讯员 董咚 闫静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1月16日   第 16 版)

  不期而至的“三九”天,让2016年冬天的黑龙江格外寒冷。不过,在广大群众看来,只要供暖跟得上,再寒冷的冬天也并不难熬。

  但鲜为人知的是,就在不久前,当气温急速跌破-30℃时,一场因电煤储备不足、运力无法满足而导致的危机事件,几乎让黑龙江省3800万群众的用电采暖陷入瘫痪。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声求援,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协调,神华集团临危受命,履行央企社会责任时不我待。一场多方协力、上下同心、保障民生、共克时艰的战役,悄然打响。

  驰援:打破常规变不可能为可能

  近年来,煤炭市场持续低迷,东北地区多数煤企或减产,或关停。而作为产业链下游的各大电厂,在煤价下跌中长久观望,错失了冬煤储备的良机。

  在煤价急涨、气温骤降的双重夹击下,2016年入冬后,黑龙江省供暖、供电用煤突现短缺之势。11月下旬,危急情形愈演愈烈:气温持续下跌、室外滴水成冰,黑龙江有15家电厂库存已不足2天,3800多万人的供暖、供电随时会陷入瘫痪。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火速向哈尔滨铁路局求援,以期增加运力、保障电煤供应。而此时,身负重任的哈尔滨铁路局,也正在为运力不足而焦灼不已。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背景下,国家要求加大东北粮食外运力度,确保国家粮食储备安全。但因处在全国铁路网末端,车辆保有量本就不足,加之受冬季运力紧张影响,哈尔滨铁路局运用车辆需求满足率才不足10%。环顾周边的吉林、辽宁,运能同样不容乐观。

  铁路运能的捉襟见肘,直接导致粮食运不出、电煤进不来,不仅极大影响国家粮食储备战略的实施,还可能因为冬季供暖、供电的中断而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就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一筹莫展之时,哈尔滨铁路局提出向神华集团求援的建议。这一建议不无道理:在蒙东地区,神华集团有宝日希勒和大雁两个矿区,可满足黑龙江对电煤的迫切需要;作为国内第二大铁路运营商,神华集团拥有近5万辆自备铁路货车,可破解哈尔滨铁路局运力不足的燃眉之急。

  消息很快传到了北京,获得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指示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协调神华集团调派铁路自备车辆进入东北地区,缓解运能不足之困,保障群众冬季用电采暖之需。

  短时间内的车辆调配、不同经营方的线路共享、途径区域间的衔接配合……在惯有的运营模式下,这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排除万难,上下联动,打破常规,变不可能为可能。

  神华集团董事长张玉卓紧急组织会议,一方面要求神华铁路货车公司加紧外派车辆,一方面部署宝日希勒、大雁集团加班加点提高煤炭生产产能,务必确保煤炭供得上、送得出。神华集团总经理凌文连夜组织协调落实措施,集团副总经理王金力带队紧急奔赴哈尔滨铁路局,对接、协调相关事宜。

  神华集团运输管理部在接到任务后全力协调运输组织,朔黄铁路发展公司配合编组交接,神华铁路货车公司作为运输组织管理责任单位,第一时间组织商讨管内挑车、编组、检修方案,办理过轨运输手续,请求跨局车流调整命令……克服管内运力紧张,克服临近岁末人手并不充裕等难题,最短时间内完成调车、检修、发车。

  2016年12月2日,首列69001次列车在运行了近54小时后,顺利到达哈尔滨铁路局泰来站,并立即投入煤炭运输之中。此后,在沈阳铁路局等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神华集团发出了的首批12列648辆货车,陆续进入哈尔滨铁路局管内运行。在每2天输出1列车的高效运转下,截至2017年1月10日,神华集团自备车已为东北地区运送煤炭已近50万吨,滚滚热源输入万千百姓家中、输入企业生产现场,保障当地群众不挨一天冻、不断一次电。

  与此同时,随着运力的日益充沛,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科学调配下,2016年12月以来,东北地区的玉米运输保持日均装车3000车以上,从而最大限度提升了东北地区粮食外运能力。

  鏖战:几百个小时夜以继日

  煤进粮出的有序推进,离不开神华集团从总部到基层一线的合力攻坚。对大多数人而言,2016年的最后20多天,印象深刻的,可能是降温,可能是雾霾,可能是抢票,更可能是与家人团聚。但对神华集团检修和煤炭开采一线的员工而言,却是几百个小时的夜以继日。

  在接到调车任务后,神华铁路货车公司第一时间向各检修单位发出号召:克服一切困难,放弃一切休假,加班加点进行车辆检修,力争以最快速度、将最好质量的车辆提供给哈尔滨铁路局。煤炭生产一线也积极优化生产组织,加快释放先进产能,合理调配班次,确保原煤生产有条不紊、及时供应。

  事实上,无需动员,无需号召,对各单位而言,这是使命所在、职责使然。大家深知,几千公里外,无数人在翘首期盼,煤炭越早升井一分,列车越早抵达一分,群众的生活就越有保障。

  “华”字C64K型车散布在包神线的海勒斯壕、达旗、大树湾等站点,最远的海勒斯壕站距运用车间有100多公里远。为了加快进度,包头分公司段修车间党支部组织休班的党员、团员,深入各站点进行车辆检查。

  12月5日,抢修第一天。段修车间主任将可以调配的人员,全部充实到车体班组,但面对繁重的任务,人手依然不够用。那一天,车体组的7名员工全都忘记了吃饭,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考虑到厂区离家有10多公里远,段修车间车体组班长田顺朝,干脆一连5天不回家。在随后3周多的抢修工作中,除了周末,其他时间他都住在厂内。面对家人的一再催促,他却说:“万一生产上有事,可咋办?”

  从12月5日到28日抢修工作结束,与田顺朝一样顾不上回家的,还有段修车间生产调度吕俊亮。这个常年比别人早出晚归的汉子,早上要操心生产计划和任务安排,晚上要关心加班班组的生产进度。两岁的女儿连续4天高烧,他愣是没回家看一眼。

  榆林分公司的列检职工分布在铁路沿线的4个作业场,从接到检修任务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和严寒、降雪、雾霾等恶劣天气“较起了劲”。

  电焊工王巧会家住榆林,考虑到检修任务重、时间紧、电焊工短缺,他始终坚守一线,焊接钢板,补强车体。电焊辐射较强,虽有严密的防护措施,连续几个班下来,他往往两眼酸疼、眼泪直流。

  检车员兰伟已经有5年多没回家过年了,而今年的回家计划,可能也要因突然而至的紧急任务而泡汤。在严寒的冬夜进行露天作业,修复比头发丝还细小的裂纹,一个检车灯和一双眼睛是他的主要工具,但他依然一丝不苟,没有丝毫懈怠。

  在首批车辆的抢修中,包头分公司段修车间共投入8个生产班组181名员工,榆林分公司共投入11个班组230名员工;包头分公司每天检修21辆C64K型车,远超自成立来最多每天检修10辆的记录;神华集团相关单位、部门通力协作,确保了生产、检修、运输运转高效、顺畅。

  探索:建立互联互通长效机制

  如今,神华集团支援外派的第二批车辆已开始紧锣密鼓的向东北排送,目前已总计到达东北20列,全部1500辆将在1月中旬全部到达。也许,到这里,这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雪中送炭化解危机的故事,就可以划上圆满句号了。但对神华集团来说,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开启支持东北新一轮振兴、实现路企合作互联互通征程的新起点。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一直倡导打通经营壁垒、实现互联互通,即破除国家铁路、地方铁路、专用铁路线、自备线路以及各自运输车辆间的经营限制,建立市场化、秩序化、科学化的运输体系,推进铁路运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能。

  神华集团自备车辆在危机化解中,首次进入东北地区实施运输,发挥了破解运力困局的关键作用,可谓是一次有益尝试,探索建立了自备车辆大规模、成建制突破既有运行范围限制、有序服务地方的成功模式。

  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重要的农业基地,是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从2016年11月1日发布的《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可以看出,“十三五”时期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国家将继续调整和优化东北地区的传统产业结构,有序化解过剩煤炭产能,积极发展新产业和新业态;另一方面,将改善粮食仓储运输条件,畅通东北地区粮食外运瓶颈。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东北地区对于铁路物流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在现有运力短期内难以有效补充的情况下,采用地方铁路局租用神华自备车辆的方式,既能打破地方运力不足的瓶颈,又能实现铁路车辆的综合利用,提高车辆使用周转率,降低运营成本。这无疑为最大限度满足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其他地区铁路物流需求,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

  基于此,2016年12月27日,神华集团与哈尔滨铁路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当前和长远相关问题的解决。为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出现,双方将深化合作,促进神华集团蒙东地区煤炭向东北地区的输送,并在必要时建立大型煤炭储存基地,淡季开展煤矿至储煤点间的持续循环运输,旺季保障用煤的稳定可靠,同时辐射吉林、辽宁等地,为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实施提供能源保障,营造平稳有序的良好社会环境。

  这次电煤危机事件的成功化解,具有深刻启示:破解民生热点难点,既是百姓受益的过程,也是创新协作机制、孕育增长潜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党中央之所以多次强调“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其现实意义正在于此。在这方面,神华集团又一次作出了典型示范。

资讯
危机面前时不我待
辽宁十项要求严格煤矿安全监管(关注)
贵州盘江集团:去年电煤保供400余万吨(图片新闻)
河北港口集团确定“十三五”发展目标